约8400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并善于承担苦难。
2、理解与把握诗歌的意象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深层次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么一位诗人,他少年英才却英年早逝,他人生短暂却影响深远,他生活孤寂却心怀天下;他一生追求幸福,却一生难得幸福;他一生虽充满矛盾痛苦,却能温和谦恭地对待大众。这位诗人就是新生代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海子。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那首充满温馨和矛盾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二、 走近海子(投影打出文字及背景图片):
1、海子的生平简介: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毕业后分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一生,凭着辉煌的天才、奇迹般的创造力和敏锐的直觉,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包括诗歌、小说、剧本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其部分作品已被收入20多种诗歌选集。
2、海子的朋友对海子的看法
屏幕打出: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诗人韩东说:“海子之死只能是诗人悲惨处境和内心冲突的一个证明……如果说海子是为诗歌而死的,那一定说明他的创造力面临绝境。死是一个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华。明了了这一点,诗歌的事业就是值得我们付出全部生命的。关于海子的死的猜测永远得不到证实……但就我读到的那些极为优秀的作品而言,我坚持认为海子是一个写不出诗来就宁愿一死的人。虽然这很可能不是这次死亡的具体原因。”
3、走进海子的诗歌世界
海子去世后,西川在《怀念》中写道:“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他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泥土的光明和黑暗,温情与严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质,化作他出类拔萃、简约、流畅而又铿锵的诗歌语言,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这个乡村的孩子,像许多伟大的诗人一样,注定要成为吟唱土地、乡村的歌手。让我们一道走进他的诗歌世界。
学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教师提供海子诗作。大家朗读欣赏,初步了解海子。
(1)课件展示:灰黑色背景,海子诗句:
阳光打在地上
天空之火在我内部
解读:“阳光打在地上”,有谁用“打”字描述过阳光呢?此处,阳光似乎化为一道鞭影,又似乎传出一声闷响。“天空之火在我内部”,多么具有创造性的诗句,内心的激情仿佛和天空之火一同燃烧。海子的诗语言单纯,燃烧着青春的热情。
(2)课件展示 背景图片:绿色的草原、山岗。海子诗篇: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