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忧伤——重新解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江西中学 陈学谦  时间:2006/8/14 20:29: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467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现代诗歌单元选编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短诗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语言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意象洗炼,纯净,达到了“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受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目反真。载瞻景氯,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司空图语)的地步。短短的篇章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而这内涵则是气韵流动,不可捉摸。
  传统的看法是,作者通过虚拟一个一切都新鲜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表达自己幸福理想。诗歌情感积极昂扬,给你一种非常清新、温暖的感觉。然而我在一遍遍品味这首诗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心田盈满了伤感的泪水,感受到了不是清新温暖,而是忧伤无奈、孤独。而的谓的积极昂扬情感基调,或许是那些暖色调的字眼带给读者表导的感受吧。
  那好,让我们一起走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了一幅远离纷扰喧嚣尘世的生活图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幅生活图景里,作者营造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动作意象。这些意象充满清新、恬淡的生活气息,其中更蕴藉了作者理想:像平凡人一样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这种生活自由闲散,轻松快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但是作者又愿完全融入世俗生活,试图隐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想望平凡生活,却不和其光,同其尘,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世俗人群的边缘。于是理想和现实把他陷于两难境地,使他进退维谷。在无奈之下,他选择孤独,选择了逃离。把逃离当成美和期望之所,美则美矣,可惜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所以空余“烟涛微茫信难求”之叹了。
  生活是昨天的继续,今天的演绎,明天的期盼。三者相互钩连,不可分割。而海子在表达他的梦想的生活方式时,总要设定一个前提:从明天起。而对于昨天,今天他似乎有意遗忘,甚至是不愿提起。是不是他的昨天和今天充满了黯淡和不幸,是不是他在昨天和今天是一个痛苦的人?让我们从他的昨天和今天中寻找注脚。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怀产县高河查湾一个贫穷农民家庭。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蛰居北京市郊昌平,在封闭而贫苦的环境里进行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月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的每一天到底是怎样过的呢?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的孤独中写作,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物质生活的困顿自不必言而封闭的生活环境更使他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他在自我的世界里,靠近大海,走向广阔的天地。在他的诗歌世界里,他是“国王”,可以自由来往穿梭,洒播善和美。而回到现实呢?四顾是闭塞落伍的村庄,而自己是不名一文的穷鬼,一日三餐,尚且不保,惶论缪斯的张扬。幻想和现实 的巨大反差,让海子忧郁、痛苦、无奈。所以,幸福只能从明天开始。而明天又在哪里?
  第二、三章表达出海子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珍爱。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人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他珍视亲情、友情,他要把他的快乐,告诉亲人,朋友,大家一起分享;他爱这世美丽的事物,他要给山,给河取温暖的名字,他祝愿大家拥有美丽的爱情灿烂的前程。此时,似首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洋溢着积极昂扬的情感。仔细品味之下,幸福温暖的外表下,却是一个脆弱、冷涩、无奈的灵魂。读着海子幸福的前提,又是“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难道一直以来海子都是极少与亲人通信,都是孤独寂寞么?在亲人的眼里海子一直都是不幸福的么?不然又为何向亲友宣告?接下来海子说幸福是闪电。众所皆知,闪电是炫目、暴烈瞬间的。而海子的幸福好是闪电,莫不是暗示他得到的幸福是极其短暂,不可把握的?海子要给可取温暖的名字 ,莫非在海子心中,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原本都是冰冷的?最后,海子向陌生人发出衷心祝福。主流观点认为这正是本诗情戌的巅峰,给人温暖向上之感。我认为表面是祝福,实质是离开前的赠言。世俗的幸福(爱情、前途)都是你们的,你们要好好珍惜,而海子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海子“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海子表述了他的选择,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独守清高。但是大海中会“春暖花开”吗?现实中大海充满了惊涛骇浪,诡谲险诈,而“春暖花开”只不过是海市蜃楼。“春暖花开”只能存在于海子的想象之中。而海子只能生活在现实中,海子最终无路可走。两个月后海子弃绝人世,使人无限怅惘。这也许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真正内涵所在。
  所以读诗不能只停留在字面,而要深入作者灵魂深处,不能作旁观者,而要做诗歌的主人公,让自己的灵魂与诗融为一体,这样才能领略诗的神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