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镇西新课标理念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平等、真实、自然
——解读李镇西新课标理念
丰都第二中学 田应成
李镇西的新课程程标准理念的主张可概括为十四个字:自主、个性、实践、创造、开放、对话与素养。其关键是“对话”与“素养”。李老师反复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对话”的方式,对文本的“共享”。主张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中师生真实的交流,把发言权归还给学生,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非常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提出、解答不一味地说“好”,让学生大胆陈述观点,教师也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不否定学生,也不一味迁就学生。师生完全处在和谐、融洽、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这就是李老师的“对话”理念。主张师生平等,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不给学生一种敬畏感,不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威压。这样学生的个性就得以体现,创造才能得以展现,“素养”也得以培养和提高。
笔者以李老师在“李镇西丰都县学术报告暨授课课活动”中的一堂示范课为例具体谈谈他对新课标理念的落实。
李老师所上的课是初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来时他事先不知所借班已把该课讲了。另外上一篇又没有时间准备。怎么办?他临时决定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仍上这篇课文。让学生再学该文。李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
师:听说你们学过了这篇课文?谁说说老师是怎么讲的?讲课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第一课时总体感受全文,第二课时老师具体分析课文,让我们谈谈生活中的关于幸福的事例。
师:老师既然把内容都讲了,我讲什么呢?不过读文章吧,是常读常新的。我们今天是公开课,尽管是演戏,不过我们还是应上得真实些,朴实些,自然些。
李老师富有磁性的标准的普通话,以及慈祥而面带微笑的面容,让学生和在场的听众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
师:刚才同学演讲了“幸福是什么”(上课前有学生演讲,是原班的一个常规练习,不是李老师安排的)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师:你们在学习第一遍时,文中哪些句子打动了你,与你产生了共鸣?找一句或一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找出学生感兴趣话题与学生对话)
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很快就争先恐后地举手,陈述自己的看法意见。李老师不时时机的点拨。在点拨评价时,他没有迁就学生,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予以否定。比如他说:“我赞赏你的勇气,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乞丐的幸福在哪儿?他的幸福观是什么?”这种平等的讨论、对话,正是李老师所主张的。这和我们一部分教师教学中的“尊重虚假”(陈一凡老师语)是不相同的。
李老师在平等的对话中不是让学生大谈幸福,教学变成思想品德课,而是时时抓住语文的特征教学,把教学的本质深入下去。
李老师在学生陈述自己对某句某段的喜欢理由之后,他自己也谈了他喜欢的段落。
师:这段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幸福很抽象,要把它表达出来,就得要把感到的幸福细节化、形象化。(通过通过平等的交流,使学生语言表达的素养得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