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处变不惊,临事有方——《米洛斯的维纳斯》案例分析
小越中学 语文组 梁晴
(一)背景介绍
这是一堂有30几位学生、50余位听课老师的特殊课,因此授课者对自己做足了功课,课前准备充分,这从精美的课件中可见一斑。
这三十余位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思维活跃,胆子比较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习本篇课文很有益处。因为《米洛斯的维纳斯》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化随便,单元学习要求是希望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求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这里看,授课者选择的课文和班级素质是和谐的。
因此,授课者设计时也是力图能结合课文学习要求,发挥学生优势,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试图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这是借班所上的一堂课,所以设计者只了解班级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知之甚少。
(二)主题
设计者懂的利用优势,发挥学生长处、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设计者疏忽了一个大问题:当学生思维发散开去,超出预期目的、完全背离设计意图时,应当怎样正确引导?
(三)情境描述
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比较陌生,学生有点紧张,所以一上课老师就和学生简单交流,相互沟通后课堂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几分钟后,开始出现小插曲:
师:大家觉得维纳斯美不美?
生:没什么感觉,不怎么美。
师愕然,不过马上面带微笑的说:那么多同学说不美,那为什么觉得不美呢?
生各抒己见,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按照生活推理,一个没有双臂的人和一个有完整双臂的人相比较,同样的相貌,我们肯定觉得完整的人更美。
师微笑:我们同学有这样的观点,有点道理,按照生活常识来看,确实往往是这样的。那我们看看我们的作者他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请同学们从原文中来寻找答案。 ……
生:作者认为是美的。课文第三段中写道:她是一个美的典型。而且还认为她没有双臂反而使得人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