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40字。
那堂课,让老师洗了一次精神“桑拿”
——《心声》一文的教学启示
浙江省文成县二源中学 吴春燕
案例背景: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种理念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老师们的口头和经验总结里,但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中,“平等中的首席”、“蹲下来看孩子”,说明了构建新课程要求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平等与爱。
《心声》是一篇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反映当前某些教育问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号:曾几何时,教师——那个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前悄悄动摇着:社会生活如滚滚洪流,冲击着学生的心扉,他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经历与体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虽然稚嫩却珍贵的思考与感受。
作家与常人的不同在于,他总是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生,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案例描述:
周四的语文课安排在上午第三节,经过第二节体育课的激情活动和二三节课间的广播操后,学生总是显得无精打采,因而这一节课总是特别难上。今天将要教学的课文是《心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颓废状态,我还特地从网上下载了《心声》一文的配乐朗诵。
我刚踏进教室,却发现今天的情况颇为异常:平日七歪八倒有气无力的学生个个气定神闲,一副“恭候大驾”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嘀咕:“这帮小家伙葫芦里想卖什么药?”
我若无其事走上讲台,不动声色地开始讲课,先是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学生很配合,掌握的情况看起来似乎不错。
然后我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上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没等我说完,学生异口同声地接:“心声——”
我又随口问:“预习了吗?”
“预习过了。”又是一个异口同声。有几个嘴快的学生叫起来:“我已经看过N遍了……”我心里大乐,笑容也浮现在了脸上:要知道平时催他们课前预习课文,完成任务的屈指可数,今天真是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