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
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跨越
——语言转化问题泛谈
湖北大冶一中 张幼军(435100)
高中语文教学有一点不能含糊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帮助他们进行语言的转化和对他们的理性思维的培养。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区别就在这里。这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跨越。
所谓理性思维,指的是思维的转移与深化。理性思维的过程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认识事物的过程。理性思维的结果是更深入地接近事物的本质。比如读一篇文章,不但能明白其字面的意思,更能力透纸背,理解其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寓意、哲理、真义和情感。写文章亦如此,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留给人们一点思考的余地或给人以理性的启示,给人一缕哲理的光辉。而理性思维的外在形式(物质外壳)就是语言。所以,对于高中生要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必须同时做好他们的语言的转化工作。即促使他们的语言由直观向含蓄转化,由具体向抽象转化,由实在向虚化转化,由反映事物的形貌特征向揭示事物本质特征转化,由给人感性印象向启人理性思考转化,由概念的确定性向概念的迁移向概念的不确定性向概念的广泛性转化,由浮浅向深刻转化……这后一种语言更带哲理性,蕴涵更丰富,甚至包括进了人生的经历、经验、思想、情感、意志等等。我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中体会尤其深刻:高中阶段是学生理性思维高度发展的时期,甚至常常出现语言的发展落后于思维的发展的情况。我不是一次两次地碰到高二学生作文病句和言不及义的句子猛增的情况。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贻误时机,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做好帮助学生的语言转化发展的工作,后果是严重的。
其实,学生的语言一直处于发展转化的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抓住有利时机,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加快转化,尽量缩短这一转化的过程。
在这里我简要地介绍一下我是如何讲授高一新教材中《过万重山漫想》这一课的。
这是一篇典范的高中课文,它是不宜收入初中教材的。高中语文、初中语文有没有序?有!我认为就可以用这篇课文划开界线。我就是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契机开始我对学生语言的转化工作的。现在语文教学提倡读,提出少讲或不讲的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但是,这篇课文就应当好生讲一讲。而这讲,只需讲两个字:三峡。讲清三峡二字,全文豁然贯通。为了讲清楚这两个字,我跟学生们读了一篇《乞丐打狗》的小文章——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惊惧不已,再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个石块放在身上。然而不幸的是,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有一个石块护身,还是被狗咬了。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个石块放在身上。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