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生态系统中人文因子的
整合与建构
江苏省启东中学 浦安彬(邮编226200)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将实施是对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它标志着高中课堂教学的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理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担负起培育“全人”的重任,而制定出整合、建构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人文因子的策略和方法,既是语文教学走出当前的误区、回归本体的一个迫切要求,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 生态 人文 整合 建构
经过较长时间的争鸣,语文课程标准终于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界定,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结束了长期以来阻碍语文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在语文教师思想上造成的模糊认识,强化并突出了人文性在语文学科的地位,这对纠正语文教学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处理上的严重失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语文教学回归到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正确轨道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思维的惯性,高中语文教学要完全夺回属于自己的人文阵地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新课程理论范式与课程实践的改革,决不是单纯的课程内容更新或教材的变换问题,它标志着整个教育范式的革命性转变”,(1)所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使课堂教学面临历史性的转轨,这一标准的即将实施也使高中语文课堂生态系统中人文因子的重新整合成为当前紧迫性的任务。
(一)
高中语文课堂生态系统中人中文因子整合与建构的基本原理
“语文”是一个生态的系统,它是一个以言语为媒介的包括了文字、文学、文章等为第一层面,政治、经济、历史等为第二层面的多种文化元素构成的综合体。语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表达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求索之外,更多的成分是要让学生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使他们成为“文化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充满了人文因子的生态系统。如果忽视甚至抛弃了其中的人文因子,那么课堂的生态系统就要失衡,教学策略的制定就会发生偏离,要使学生成为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体目标就会落空。
课堂生态系统可用图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