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开放与限制并存,创新与回归同在
——2006高考作文总揽和2007年命题趋势预测
第一批进行新课标实验的山东省2007年高考作文怎么考,复习训练应该沿着什么路子,注意哪些问题,避免什么倾向,一定是广大新课程考生和新课程辅导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这里,我想联系新课程标准和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谈几点不很成熟的看法。
一、新课标对书面表达的主体要求
新课标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全面的,其中对书面表达的主体要求如下: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与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的书面表达要求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二、2006年高考作文题总揽
对新课程实验省区来说,2006年高考是承前启后的,所以,深入总结分析、横纵比较2006年高考就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浓缩一下2006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的作文题,供读者总揽,然后作简要分析。
(一)材料作文(3个)
1.全国卷Ⅰ:材料——乌鸦学老鹰捉羊(文体自定,宜于议论)
写此题需从寓言中提炼一个观点、道理,试题较开放,好写。能提炼出的观点可以是“不自量力”、“盲目模仿”等。好写,但似乎观点没有什么新意可挖掘。命题者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但此题难说是好题。实行新课标的海南省使用此题,“开放、好写”应该给我们启发。
2.全国卷Ⅱ: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网上阅读率增长(文体自定,宜于议论)
此题“全面理解”起来较难,立意指向性模糊。第一则材料“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似乎是说人们不愿读书,“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