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本资料将苏轼的一生经历与其词联系,对解读苏轼颇有益处。
苏轼生平思想与其词作关联浅析
苏轼开词坛豪放一派,其诗词、散文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而东坡自身生平便颇具传奇味,其一生坎坷波折与其复杂思想碰撞出\\\"诗余\\\"的火花,便是苏词。《毛诗序》云:\\\"诗者,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盖词亦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北宋中叶,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造就了他积极入世的儒家秉性,其家庭出身让他早受文学熏陶。其父苏洵,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轼才华横溢,博学多识。后人合称苏洵、苏轼及弟苏辙\\\"三苏\\\"。宋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皆从苏轼学,俱有盛名,史称\\\"苏门四学士\\\"。
仁宗嘉祐二年,苏轼入仕,对政治期于变革,但不敢触之过深,趋于保守,他的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三十岁以后。
宋英宗治平二年,苏轼结发妻子王弗病逝。
宋神宗年间,自仁宗\\\"庆历新政\\\"始的党派之争更趋激化。\\\"新党\\\"王安石为相,实施新法,打击旧党。神宗熙宁年间,苏轼上书反对新法,即遭贬黜,熙宁六年出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转知密州,元丰元年知徐州,后知湖州。知密州时,亦作诸多诗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于神宗熙宁八年,时苏轼知密州。(按: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妻王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词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古典文学出版社《东坡乐府》卷下)
此为东坡悼亡之作。轼妻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逝世至熙宁八年正好十年,苏轼仕途失意,知密州,心情凄苦,此时忆亡妻,以梦境相会,自己已\\\"尘满面,鬓如霜\\\",见亡妻犹在,千般话语,化作泪千行!梦醒过后,伊人已逝,肠断短松岗。以梦境相见写伊人永逝,喜景写悲,悲何如哉!
神宗熙宁八年冬,苏轼值知密州。时北宋积弱不振,北方辽国入侵,西北西夏扰境,西有吐蕃,东北有高丽人入境。而北宋王朝无力抵抗强悍的少数民族的铁蹄,年年纳贡。苏轼向来主张加强国防,而就在此前数月,辽国迫北宋割让土地。适苏轼祭常山回,与同官出猎。乃作一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是苏轼最早所作豪放词,气势豪壮,波澜壮阔。作者虽云\\\"老夫\\\",但左牵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