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440字。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
1. 文学作品的阅读
1. 1. 多角度的理解与文学美的品鉴
理论资源一
浓密的绿萌底下,放了一张藤榻,一个衣衫不履的文人,倚在榻上,微声的咿晤着一部诗集,那也许是《李太白集》,那也许是《王右承集》,看得被沉浸在诗的美境中了,头上的太阳的小金光,从小叶片的间隙中向下陕眼窥望着,微风轻便的由他身旁呼的一声溜了过去,他都不觉得。他受感动,他受感动得自然而然的生了一种说不出的灵感,一种至高无上的灵感,他在心底轻轻叹了一口气道:“真好呀,太白这首诗!”于是他反复的讽吟着。如此的可算是在研究李太白或王右丞么?不,那是鉴赏,不是研究。
腻腻的美馔,甜甜的美酒,品亮的灯光,喧哗的谈声,那几位朋友,对于文艺特别有兴趣的朋友,在谈着,在辩论着。直到了洒阑灯灭,有几个已经是被阿尔科尔醉得连舌根都木强了,却还捧着茉莉花茶,一口一口的喝,强勉的打叠起精神,絮絮的诉说着。
“谁曾得到过老杜的神髓过?他是千古一人而已。”一个说。
“杜诗还有规矩绳墨可见,太白的诗,才是天马行空,无人能及得到他。所以倡言学杜者多,说自己学太白的却没有一个,”邻座的说。
这样的,可以说是在研究文学么? 不,那不过鉴赏而已,不是研究。
斗室孤灯,一个学者危坐在他的书桌上,手里执的是一管朱笔,细细的在一本摊于桌上的书上加注。时时的诵着,复诵着,时时的仰起头来呆望着天花板,或由窗中望着室外,蔚蓝的夜天,镶满了熠熠的星。虫声在阶下唧唧的鸣着,月华由东方升起,庭中满是花影树影。那美的夜景,也不能把这个学者由他斗室内诱惑出去。他低吟道:“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随即用朱笔在书上批道“妙语在一‘开’字”,又在“开”字旁圈了两个朱圈。再看下去,是一首咏蝉的绝句,他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二句旁,密密的圈了十个圈,又在诗后注遭:“于清物当说得如此。”
这不可以算是研究么?不,这也不过是鉴赏而已,不是研究。(郑振铎:《鉴赏与研究》)
理论资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