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积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1 15:22: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830字。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知识积累1 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类别 内涵 特点
  诗 古体诗 指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及“近体诗”产生以后诗人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作,“歌”“行”“引”“吟”等皆属古体诗。 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等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大致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在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调有定格,句有定式,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其中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还有的词分三段、四段,分别称三叠、四叠。
  曲 指元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盛行于元代。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
  起 即开篇。紧承标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点题、统率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绝句首句、律诗首联为“起”。
  承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不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对后面的内容起铺垫和蓄势的作用。绝句第二句、律诗颔联为“承”。
  转 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为“转”。
  合 即诗歌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在结构上,“合”常呼应开篇。从内容上说,“合”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为“合”。
  古代诗歌的对仗
  正对 上下两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事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变化、怀古伤今之情。
  反对 上下两句在意义上互相对立。如杜甫《春夜喜雨》的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将田野小路的黑沉与船上灯火的明亮进行对比,十分鲜明。
  串对 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逻辑关系。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句写“烧不尽”,下句即写“吹又生”,前后顺承,为承接关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