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诗歌复习教案和配套练习系列资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4 11:09: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07高考诗歌复习教案和配套练习系列,共31篇资料。诗歌鉴赏       第一讲
教授内容:解读诗歌意象;了解古代诗歌常用意象的文化意义。
教学要求:学习辨认诗歌意象,从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了解诗歌的基本倾向
教学安排:3课时(1.5课时讲授,1.5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考纲》概说与复习计划
古代诗歌鉴赏,包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两大部分。鉴赏诗歌作品,首先要能读懂诗歌作品,然后明白问题角度,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明、准确、规范地写出答案。
考试方式:主观表述。
复习计划:首先,读懂诗歌(内容);其次,鉴赏诗歌(形式);再次,掌握各种类别和各个流派的诗歌特点;最后,学习解答各种题型的方法。
二.解读诗歌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诗人眼中、心中的形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事物。比如,我们学校那两口塘边的柳树,你不用来入诗时,它冷冰冰地矗立在那里。但是,这样的事物一旦入诗,它就情意顿生,仪态万方了。
怎样解度意象?
1.广泛阅读,了解常见意象的普遍意义
任何文化都有其因循性,文学亦如此,各代诗人所采用的意象必然有重复,因而常见景物的文化意义基本上相同。我们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留心总结,一定能寻找到一般规律。
例如:
“月”是中国文学里重要的抒情意象,它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故乡明月;相思之情——中秋圆月;隐逸之情——松风山月;忧愁之情——寒林残月;孤独之情——寒夜孤月;伤感、惆怅、失落之情——水中寒月(春花秋月)。
为闺怨情绪而设置的组合模式是风雨落花、双燕孤雁、重阁玉枕等。
写悲欢离合常常用梦后酒醒、寒雨斜阳、红烛啼鹃等。
“长亭折柳”言惜别;“江湖扁舟”诉飘零。
等等。见附录:……。除附录所举常见意象外,古代诗歌里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留意总结。比如,落花(红)、残红、黄叶、月亮、残阳、更声、笛、流水、雨、雪、风、霜露、扁舟、孤帆等等。
2.品味修饰意象的语言色调
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写来给意象着上感情色彩,从而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抒发喜悦、赞美之情,诗人常常给意象着上鲜艳、亮丽的色彩,塑造的形象大多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美丽动人的。
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选取柳树的整体形态和柳树枝、叶来描写,在诗人眼里柳树是什么形象呢?诗人把柳树的颜色比喻成 “碧玉”,可看出柳树的“绿”是透明般的嫩绿;又把柳树的形状比喻成一个梳着高高的发型、结着飘逸的绿丝绦的少女形象;柳叶纤细匀称,像少女垂下的长发和丝带。总之,树高枝长、色彩娇嫩、姿态婀娜,恰似早春微风中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这样一个稚嫩柔美的形象,能不惹人喜爱吗?而这美妙的形象却是被“似剪刀”的“二月春风”精心裁剪出来的,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呢?二月春风还未褪尽寒意,说明春风很弱,意即春早。春风也变成了一个心灵手巧的人。难道春风只裁杨柳吗?由此我们才体会到诗人的匠心,通过描写早春二月的杨柳美丽的形象,来歌颂、赞美春风的自然活力,给人以美的遐思。
宋代词人张先的《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霁(jì)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ráo,桨)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上阕写莲子长得参差不齐,可见茂盛。“霁”说明天空晴朗。此句描写的画面是:山清水秀,水天一色,飞鸥展翅,游人闲适,比画还美。下阕写游玩的少女在桃树下轻轻哼唱着小调,穿着艳丽的杏红色薄薄的衣服,红绿相衬构成鲜艳的画面,用嫩嫩的荷叶当作伞遮住西斜的阳光,快乐地回家。全首词所描写的自然风景美丽明朗,游人也闲适轻松快乐,两相映衬,构成了一副纯美的初夏风景图。
表达哀怨、愁苦之情,诗人常常用冷峭、黯淡的寒色字词来修饰意象,或选取衰败、凋零、残缺、孤独的意象,以起到烘托作用。
例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写景雨小风急,写人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叶茂盛,红花凋零。为什么“浓睡”还“不消残酒”呢?因为伤感之情太浓,加上风雨添愁,这种无限凄婉之情融化在“绿肥红瘦”四字当中,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词人对春光匆匆、好花不常开的无限惋惜之情。
元代散曲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第一句选取三个衰败的意象,“枯、老、昏”几字加以修饰点出秋天的萧条、阴沉、寒冷,与第二句三个宁静、温馨的意象构成鲜明对比,眼中之景勾起游人心中之思。“古道、西风、瘦马”写尽孤独落寞。古道,苍凉寂寥;西风,萧瑟悲凉;瘦马,疲惫无力;旅人,孤独难堪。三个意象共同呈现一种阴沉、压抑、悲凉的情调。再加上“夕阳”这昏黯的色调,更渲染了这种情绪,一个飘零在天涯的落魄人形象撼人心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寻找意象的特征,明白其比喻意义
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而不直接陈述。所以,要找出思想感情与意象的相似点,才能理解其比喻意义,从而更好地读懂诗歌。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破家亡身陷囹圄,这“愁”如何说得清?词人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意象来作比,“春水”的特点是多而源远流长,这样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他的“愁”浩浩荡荡、无穷无尽。
柳咏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写分别后的痛苦、凄清、思念,词人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杨柳”表思念之情;“晓风”表凄清之哀;“残月”表分离之苦。
4.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联想的空间
写诗歌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欣赏诗歌同样需要想象和联想。想象可以活跃形象思维,在想象的作用下,众多的意象汇成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联想来自丰富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在联想的作用下,可以了解意象的多元性特点,帮助我们灵活解读意象。
例如,2000年高考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读这首诗就要想象“约客不来”,抒情主任公“闲敲棋子”这一动作是一种什么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