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搜集了李海林和王荣生两位教授关于如何评课的两篇文章,有现实针对性,教研员和一线老师都应该看一看.真的是很棒的文章.李海林评说公开课
一、 公开课:
作为语文教育研究的方式之一,关于公开课我们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1.公开课的本质规定
什么叫公开课,公开课就是上课吗?现在有许多关于公开课的非议:像我们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吗?不是的,所以就说它是作秀,作课。其实这个批评并没有道理,我们当然要反对在公开课上作秀,但理由并不是它不像平时的课。公开课就是公开课,就是与平时上课不同的课,它的不同在哪里呢?公开课有自己特殊的本质,我把它概括为:公开课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理论不是有文学评论一说吗?文艺学包括文学史、文学基本原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干什么的,研究作家、作品,教学评论就是研究教师和课堂教学,所以教学评论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式,这就是公开课和平时上课的不同。以教学评论来指导我们如何搞好公开课,是否能找到一个新的起点角度,如果我的关于教学评论的概念如果能够成立,我们就有了对公开课的四个基本规定:
----公开课的目的不是评人,而是评课。
误区:用公开课评价教师的唯一或最重要的途径。评人而不是评课,评人是人事局的事而不是教研室的事。
评课的重点不在上课的人而在课本身。虽然听课是考察一个教师和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的重要形式,但评课不是评人。
用公开课来评人是片面的。公开课的功能不适于评人。偶然性很大的。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单凭一堂或若干堂公开课是十分片面的。评价一位教师是否好老师应该全面评价: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经历、平时上课,加公开课。
只用公开课评人是不公正的,否定了公开课作为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式的本质规定。
---公开课不以成败论英雄,公开课应该允许失败。为什么我们上公开课有点紧张,正因为有点紧张,就去做秀,为什么,因为不允许失败,如果我这堂课是探索、是展示某种理论,就应该允许我失败,我平时不是这样上的,这不过是一堂公开课。成功的公开课应该是好的公开课,但失败的公开课不见得就没有教学评论的价值。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