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写作》
课程考试大纲 2004年4月
引言:建构中国影视批评学的初步尝试
一、影视批评学的学科构成
1、影视批评学的研究对象:影视批评学是以影视批评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影视批评特性论、影视批评功能论、影视批评主体论、影视批评模式论与影视批评写作论及其在更高层次上的统合,是影视批评学学科构成的主要元素。
影视批评特性论力图在影视特性和批评特性的基础上,凸显影视批评特性。
影视批评功能论强调影视批评与创作对话、影视批评与观众互动、影视批评与自我交流的3大功能。
影视批评主体,是指影视批评的写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影视批评的写作主体是指从事影视批评写作的一般影视工作者。影视批评的接受主体是指影视从业者和普通观众群。影视批评主体论是对影视批评主体即影视批评写作主体和影视批评接受主体的具体阐释。
影视批评模式论是通过对批评目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的检讨,在对无数的电影电视批评文本进行高度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影视批评基本模式的理论。
影视批评的模式主要有3种,即社会批评模式、本体批评模式、文化批评模式。
影视批评写作论是有关影视批评操作层面和技巧层面的理论。
二、影视批评学的观念变革
电视诞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
三、建构中国影视批评学的初步尝试
在“电影文化/工业体系”的框架里反思和“重构”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主导趋向。
20世纪90年代以后,“影视合流”与“影视整合”成为中国电影/电视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第一章 影视批评特性
第一节 影视特性
影视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也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
影视特性可以归结为4个方面:意识形态载体、审美感受方式、影音技术体系、商业运作规范。
一、意识形态载体
列宁提出:“在一切艺术中,对于我们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