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9 12:03: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50字。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
一、 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二、对应位置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三、看特殊标志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四、 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②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