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0张。制作精美,内容生动。另有教案一份。
《项链》教案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厉艳萍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3.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二.作家及作品简介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与俄罗斯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全文: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这个线索,请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线索:项链
情节:梦想—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
2.聚焦结尾,品味效果
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耍了一个花招来欺骗读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
不同意。
文中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伏笔):
①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
②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
③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3.思考:
①“借项链”是命运转折的缘由,这发生在在玛蒂尔德身上,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开头的心理刻画做了有效铺垫
②故事如此悬而未决地结束了,是否会导致情节不完整?
主题已经揭示完毕;余味无穷
4.《项链》结尾的特点及效果
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四.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一下玛蒂尔德的心理刻画。(开头的心理描写)
住所:梦想——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