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浅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桐乡六中 吴晓华
“综合性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一个亮点,是这套人教版语文教材区别于我们以往使用的浙教版教材的最大的不同点。它融听说读写于一体,重点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体现“综合性”;同时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以上两个特点在不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体现得各有侧重。以“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标题的单元,是小型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一、三、五单元后),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为标题的单元,是大型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六单元后),大型综合性学习更体现“探究性”的特点,也更具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更具过程性,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七年级的学习来说,更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周密组织协调学生小组,随时搜集反馈信息,即时指导,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信书不如无书”。
每册教材中安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三小三大”;每次活动都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教学用书》中每次活动都有“活动目标”、“活动指导与建议”、“活动评价”、“有关资料”等。所有这些,都仅仅是提供我们教师参考,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的次数、每次活动的主题、具体方案设计时的思路与做法等等,都应该由我们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且应该考虑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教材、教学用书中的材料要认真阅读,要“进得去”;更要为我所用,要“出得来”。
如七年级上册的六次综合性学习,我选择精心指导、大规模开展的仅一次:探索月球奥秘,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当时正直杨利伟驾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归来不久,神州大地上下正掀起一股探索宇宙的热潮。我事先留意,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比如《浙江日报》在11月6日头版登载的这么一条消息:我国载人飞船探月活动有望三年后实现“绕”、“落”、“回”三阶段。而我们第四单元主题正是科学探索,有一篇课文是《月亮上的足迹》,叙述1969年7月21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故事。这些信息启发我,此时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正是大好时机。果然,学生的热情被空前地激发,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而其他的几次综合性学习,我都处理成小规模的活动,一来觉得时间不够,学生的负担太重,二来也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就不为活动而活动了。
2、“师不必贤于弟子”。
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旦真正开展起来,那就是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学生乃至其家庭成员的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