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900个字。
2006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选粹
编者按语:
距离2007年中考越来越近,初三常规教学也即将收官。此时尤其要注意既埋头干活,也抬头看路——立足校本实际,制定复习计划;统观三年教材,理顺知识体系;掌握新鲜资料,精选精练精讲;研读课程标准,瞄准中考说明。当大量的复习资料摆在我们面前,是囫囵吞枣直灌下去,还是披沙拣金拿来主义,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复习效果。定购的外地试卷尤其要认真加以筛选,以免事倍功半。这里选择的题目,对大多数老师来说也许已经并不新鲜,只是借此提醒老师们,大家分分工,利用寒假的短暂休整,养精蓄锐,未雨绸缪,为初三后半段的教学和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007年2月8日
一、(南通卷)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3分)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二、(南京卷)
学校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选择了以下几个专题。(14分)
【魅力南京】
2.小雨负责作南京简介: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她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饱含兴衰荣辱之沦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她的一草一木都是风景,一诗一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龙蟠( ) 哺( )育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妖绕”改成 “恩锡”改成
【人文南京】
3.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青春南京】
4.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3分)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年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第 幅图标(第一幅除外)
【书香南京】
5.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T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