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60个字。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琚运涛
摘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考试分值的比重也很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何正确进行作文教学是很多老师的一个大难题。本文按照2001年秋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和笔者作文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出了几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新课标 课堂教学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块内容。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所以成为很多老师、家长、学生心中的一块心病。有一些老师作文课安排很少,有一些教师想上却不清楚从何处着手,而学生更是很茫然,有些同学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老感觉写不出,也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注意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特点。
2001年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中考作文试题,在命题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命题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考命题内容趋势更向高考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学习的方向。
二、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2、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