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剃光头发微
作者 何满子
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教材分析
《剃光头发微》是杂文大家何满子的杂文,作者不是这样,而是就剃光头这件看来不起眼的事,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
首先,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谁手里拿着剃头刀,谁就掌握着“剃头权”;谁有剃头权,谁就可以滥施权柄,决定你剃光头还是剃平头。由此联想到,如果那些掌握了用人权、分配房子权,乃至更大的权的人,如果也像这位理发师那样,“有点权就耍”,那老百姓不就遭殃了吗?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并不鲜见,这也正是种种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根源。总之,“剃光头——掌权”,就是《发微》这篇作品构思立意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恰好验证了杂文写作要以小见大的基本规律。“小”指的是具体事物;“大”指的是社会人生的大问题。
其次,由剃光头联想到清代“留发不留头”,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剃掉头发),联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给犯人剃光头……这些联想文字,表面看来似乎是闲笔,实则不然。作者的用意是进一步开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为后边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试想一下,假如把这些文字都删去,只保留由剃光头到掌权的联想文字,虽然作品的主旨也可以表现出来,但给人的印象就浅淡得多了,作品的内容不免显得单薄,作品的结构也就缺乏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
3、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能力训练点
1、学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2、培养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批驳现实生活中的以权卡人、压人的现象。
美育渗透点
品味杂文语言的讽刺与幽默味。
教学重点
1、杂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作者论述观点的过程。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方法
1、首先认真阅读文章,同学之间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同桌之间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3、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一副对联:
提起刀人人没法;拉下水个个低头。
虽是皮毛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这是写哪个行业的?
此为旧日理发店联,联语采用了谐音双关法,上联在“法”字上大作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又指没有头发的意思。下联虽无谐音字,依然一语双关,“拉下水”会被人误解为受人贿赂、动摇思想之意;这里则是说洗头时,无论地位贵贱,你都得听理发师的。品味此联,一定会对我国汉字的妙用叹服不已,同时又让我们觉得理发师好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