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点 燃 学 生 思 想 的 火 花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
韩建夫
宁夏育才中学
2007年2月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我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主体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态势。写作教学作为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艺术应充分认识教育主体的这种“能动态势”,即充分挖掘写作主体的潜力,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培养出写作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文章妙手。
写作主体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非与生俱来,它依赖于我们教者的激发与培养,要求教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写作主体的认知需要、成功需要和他们对美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的火花。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