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9张,以“咏月”名句导入。
约2950字。《扬州慢》课堂教学设计
胡 健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词中主旨。
2、 学习鉴赏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引用前人诗句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鉴赏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难点:
巧妙引用前人诗句的手法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
①制作一个简单的power point课件;②布置预习任务:第一、二、三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成员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各推荐一个代表分别对作者、扬州城、写作背景和动机作一个简短的介绍,第四小组分析词前小序的作用;③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词语手册和其他相关资料自行疏通词句,扫除文字障碍;④课前印发杜牧的四首扬州诗。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
师: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在唐诗宋词的艺术宫殿当中畅游了近两个星期了,今天的课意味着我们就要和唐诗宋词暂时沙扬娜拉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中国的古诗词里描写月亮的诗句特多,就拿我们正学的第二单元来说吧,就有许多诗句描写了月亮,想想看,有哪些?(学生讨论)看样子,大家的兴致很高,好,那就让我们根据幻灯片的提示,把这些诗句背诵一遍吧。(教师放幻灯片提示) (学生背诵)
师:月亮,这颗孤独地人类永恒的朋友,千百年来见证了人间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她已经成了人类永恒的朋友,情感寄托的对象,在中国,古往今来悲月颂月怀月的诗文真是不计其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月文化。那么,有谁知道,有“中国的月亮城“美称的是哪座城市?扬州的月亮是扬州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古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代徐凝《忆扬州》)扬州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月色,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沐浴一下中国月亮城的银辉,不过,不是现在的扬州,而是一起去神游800多年前的扬州,大家有没有兴趣啊?
师:好,请看——(出示幻灯片之一:月下扬州城图片一张;幻灯片之二:课题与作者)
师:下面有请第一小组代表上来对姜夔作一个简短的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格律派词人,词、书、乐三绝,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
师:姜夔虽仕途潦倒,然词、书、乐三绝,颇类似时下的影视歌三栖红星,要是生逢盛世,也可算是文艺界大腕了。下面有请第二、三小组,分别简短地介绍一下扬州的地理、历史情况和词人写作本词的背景和动机,第四小组说明词前小序的作用。(出示幻灯片:扬州地理历史情况及写作背景。)
师:老师补充一点。(出示幻灯片)“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曲调舒缓,一般较长,它与长调同中有别,前者就曲调而言,读时宜慢;后者则就字数而言,按习惯,91字以上称为长调。
二、教师示背,诵读入手,学生赛读,激活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