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60个字。
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姓名:周玲 单位:大化县三中
[摘要]1、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
2、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主要包括形式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
3、通过读、悟、写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文言文 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初中)教学中,尤是文言文的教学,许多老师忽视或放弃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种情况往往又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文容量和难度增大,升学竞争的压力而日趋严重。通常的文言文教法大多是老师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解释课文下的注释,而后逐段翻译,最后是理解,概括古文段大意。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老师口干舌燥的满堂“贯”,剩下的就让学生们大声去读,死记硬背住一些注释翻译和句式句法,以及老师们积累下来的“考点”。巩固检查工作老师们也大都是通过大量的抄写、默写、测试等来完成,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意或无意的认为学习文言文就是让学生掌握阅读工具,能够考好,也就是弄懂了,弄懂了自然就会运用这一工具了,至于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所能够领略和欣赏到的许多“美”的东西,那自然成为了次要的。其课堂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种毫无生机、紧张焦虑、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很少能够放松下来让思维驰骋的余地,大多是一付临阵以待紧张地一字不漏地记录教师的讲、译,以及一连串断语,不能有稍微的变化,改动,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异议、看法,因为测度中的试题肯定是以老师讲的为标准答案。然后是课内、课外大量的时间去读、背、以便应付测试,测试成绩的好坏主要也就是看学生到底背得了多少,默得准确率如何。对文言文中丰富的内涵以及无穷的审美情趣学生根本无法也无暇去领略和体会、欣赏。
这其中,无论老师和学生都被考试模式所左右,本来饶有趣味,风光旖旎的古文课,被老师这么一上,味同爵蜡,学生们为了分数也只能硬着头皮,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死背,长期下来,学生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实际的考试成绩也不一定十分理想。老师们也是诚怕诚巩,顾虑重重,无所适从。这样,就会出现: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感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传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要让老师们信心百倍,课堂上充满情趣,要让学生们爱学文言文,不以文言文的学习为畏途,不以文言文的学习为“背默”的唯一途径,这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极为不利,就应重振语文文言教学精神,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入手。
二
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有教育作用的审美实践活动,是人类以审美的关系认识改造世界和人自身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它以美的对象为触煤,通过美的感受、感动、认识来获得美的享受,锻炼和提高主体的审美理想、情趣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使主体趋向于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基于语文教学目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贯彻“教育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原则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