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0字。
研读考纲 探究试卷 临门一脚 决胜高考
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章东
面对新课改形势下的新的语文高考,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江苏省语文试卷命题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吴锦教授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解释,那就是无论是高三复习还是高一、高二年级乃至初中的语文教学,都应当以国家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为教学的终结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两大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江苏0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已经颁布,认真研读这份材料,正验证了吴锦教授的观点。这份《考试说明》和06相比,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又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样就为平稳过渡到08年新课标背景下的新高考作出了很好的铺垫。但无论作多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其考查的方向和模式仍然有着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临近高考,再次认真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回过头来认真审视一下高三一年的语文复习,静下心来仔细探究一下江苏07高考试卷模式,把握命题动向和应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Ⅰ卷 (客观题)
一、语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D】(A疴kē;坷kě;苛kē;舸gě。B估gū;诂gǔ;故gù;沽gū;怙hù。C偶ǒu;寓yù;隅yú;藕ǒu。 D洒sǎ;哂shěn;牺xī;晒shài;栖qī)
A、沉疴 坎坷 呵护 苛捐杂税 百舸争流
B、估量 训诂 故旧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
C、偶尔 寓所 遭遇 向隅而泣 藕断丝连
D、洒脱 哂笑 牺牲 风吹日晒 两栖动物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B“诅”zǔ读;“狙、趄、掬”都读jū;“咀”jǔ读。 C“拙”读zhuō,其余都读zhuó。 D “解”读jiè;其余都读xiè)
A、抽搐 触摸 牲畜 相形见绌 高高矗立
B、诅咒 狙击 趑趄 含英咀华 笑容可掬
C、洗濯 着落 斟酌 卓尔不群 文笔拙劣
D、邂逅 亵渎 解送 不屑一顾 歌台舞榭
【友情提醒】
高考字音考查设点多在“多音误读、形似误读和习惯误读”上,测试范围是学生常见、社会常用的汉字读音,这已经缩小了考查的范围,07年江苏又侧重于考查声母和韵母。应对语音题最重要的是平时积累,当然,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同样重要。
一、以位定音
以位定音,指的是借助所考查汉字的位置来推断该字的读音。举例来说,在“屡见不鲜 寡廉鲜耻 鲜为人知 鲜有所闻”这四个短语中,“屡见不鲜”的“鲜”处在短语的后部,受副词“不”的否定,可知是“新鲜”的意思,应该读“xiān”。而“寡廉鲜耻、鲜为人知、鲜有所闻”的“鲜”均处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位置,可知他们的读音应该相同,应该读“xiǎn ”。
二、以义定音
根据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可以“据义定音”。
示例: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济jì 济世救济 济济一堂 无济于事
B.否 fǒu 否定 否则 否极泰来 矢口否认
C.发 fà 发胶 须发 间不容发 令人发指
D.便biàn 便饭 便览 便宜行事 大腹便便
其中A济世、救济、无济于事的“济”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有“帮助”的意思。只有“济济一堂”的“济”的意思不一样,由此可以推知读音有可能不同。 B中“否定、否则 、矢口否认”“否”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有“否极泰来”的意思不一样,由此可以推知读音可能不一样。D的“便饭、便览、便宜行事”的“便”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有“大腹便便”的“便”的意思不一样,我们可以从语义上想一想,既然是“大腹”,那么肯定不会行动方便,由此可以推知其读音可能与其他几个表示“方便”的词语的读音不一样。只有C的四个字词中的“发胶、须发、间不容发、令人发指”中的“发”都是“头发”的意思,因此读音都应是一样的,于是判定正确答案为C。
三、以性定音
以性定音,是指借助词性分析,判知所考查汉字的读音。如:在“埋葬、埋怨、埋头苦干、隐姓埋名”这一组词语中,“埋葬、埋头苦干、隐姓埋名”这三个词语中的“埋”都带宾语(或者说可以带宾语),而“埋怨”中的“埋”不带宾语(或者说不可以带宾语),由此可知应该排除的是“埋怨”。 再如:创(创作;创造)、散(散落;散慢、散文)、处(处理;处所)、服、脏、畜等都可以根据词性决定读音。
四、以体定音。
一个字在书面语中可能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è” ,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这类字不算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误读,如“给”“薄”“剥”“削”等多音字都属于这一类。
五、以形定音
2005年江苏卷所考查的“眩晕、舷梯、炫耀武力”等16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则各不相同。对形声字,我们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这几个词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的加点字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是相同的。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艰苦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六、组词定音
组词定音,是指如果对某个汉字的注音正误拿不准主意,可以拿这个汉字和另一个汉字重新组成新的词语,借此判知该字的正确读音。举例来说,在“隽juàn 永、档dàng案、脾pǐ胃、称chèn 心如意”这一组词语中,我们一时难以判断“脾pǐ胃”的注音是否正确,这时应该赶快拿“脾”这个字另组几个词,例如“脾气”“脾性”,由于我们平时不可能读“脾pǐ气”,我们都是读成“脾pí气”,借此可知“脾pǐ胃”的注音是错误的,应该注为“脾pí胃”。
在运用“组词定音”的方法时,要注意“音随义转”的问题,例如“善善恶(wù)恶”的前边一个“恶”字处在动词的位置上,应该读“wù”,而不应读“è”,这是我们在重新组词的时候要注意到的问题。
七、邻里相推
邻里相推,指的是如果我们一时无法判定词语中某个汉字注音的正误,可以借助这个词语中的其他部分来推知。例如:在“开辟、复辟、鞭辟入里、开天辟地”这一组词语中,我们怎样迅速判知“鞭辟入里”的“辟”应该读“pì”而不应读“bì”呢?因为我们借助“开辟、开天辟地”这两个词语可知“辟”有“开”的意思,于是我们判知“鞭辟入里”的“辟”也应该是“开”的意思,否则怎能“入里”呢?我们借助“入里”而判断“鞭辟入里”的“辟”有“开”的意思,也应该读“pì”。这组词语中只有“复辟”的“辟”没有“开”的意思,所以应该排除“复辟”。
二、成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相互配合,更能显示出双方的优点和长处,使用正确。(A、“洞若观火”和“了如指掌”意思相近,但前者重在观察透彻,多指对事理的观察,不能用于人;后者重在了解得清楚,多指对情况的了解,“情况”包括事物的和人的,可用于人。C、“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学生成绩差些,不能说是坏人。D、“熟视无睹”指经常看到却跟没看见一样。这与“再次”搭配不当。)]
A、他的基本情况,我是洞若观火的。
B、共同的爱好,使钱学森与蒋英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温馨,也使他们各自在事业上相得益彰。
C、宁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D、去年黄河两次断流,今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灾,这是大自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A项中的“异曲同工”只适用于同一类事物,而“创作”和“谱曲”分明是两类事,且“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这个“工” 不要理解为工作量。B项中的“进退维谷”指处于困难的境地以致进退两难,与风景无关。C项中“建筑单位”和“使用单位”两者不是一家,怎能用“祸起萧墙”呢!)]
A、无论是创作歌词还是谱曲,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真所谓异曲同工。
B、黄山风景,进退维谷,美不胜收。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事故,这就叫祸起萧墙,没法子呀。
D、他完全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好了,别吵了,她平时对你不错,你也挺关心她。”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B项中,“如坐春风”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而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C项和D中 “曲突徙薪”和“未雨绸缪”都有事前准备之意,但前者重在防止危险发生,后者则强调工作前做好防范工作且侧重手段,而不能说目的是“未雨绸缪”。)]
A、有的同学整天打疲劳战,这是不足为训的。
B、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