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课件PPT14张,图片丰富,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活动丰富,生动有趣。教案约660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湖南株洲九方中学 刘国富 原创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在初中学习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2、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
2、体会恩格斯的情感,学习马克思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与教具】
1、朗诵法;2、讨论法;3、比较法;4、练习法;5、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简介,朗读,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研读
一、导入
1、课题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加点部分板书,下同)这篇著名的马列主义文献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列宁:两人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2、听全文朗读录音:
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
二、理清思路结构
悼词: (一)(1-2)述其哀
(二)(3-7)赞其功
(三)(8-9)颂其德
议论文: (一)(1-2)论点(两个对于――战斗阶级;历史科学)
(二)(3-8)论证
分论一(3-6)科学家(理论贡献)
分论二(7-8)革命家(实践功绩)
(三)(9)作结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2、“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3、“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第一段最末一句的破折号的作用:从语法意义方面看,它表示说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同时意思起了转折。它的修辞作用是反映了思格斯内心情感上的矛盾和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