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07年北京高考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点评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6月7、8两天,万众瞩目的恐怕就是高考了。从6月7日语文卷露面,媒体的评价、议论也就开始了。对于北京卷,也同样是批评赞许众说不一,纷至沓来。很多评论认为这是全国最难的一道作文题,理由是文题由唐代刘长卿的一联写景名句入手,有要求学生写文学评论的意思,而鉴赏是语文考查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能力。文题既没有给出诗歌的作者,也没有标出诗歌的题目,更没有提供完整的诗篇,让考生不知该从何落笔。其实,这是对文题的一个误解。
首先,这两句诗轻灵典雅,意蕴丰厚,不仅可以给人美感享受,还可以启发人领悟和思考。文题有这样的诗句引领,体现出深厚的文学色彩。
其次,文题在诗句之后,用“有人说”“还有人说”的形式,给出了对诗句的五种不同理解,目的在于开拓考生思路,而省略号的运用,表明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又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提示考生,要从诗句出发,就自己的理解、体会,展开联想,写出有个性、有创见的文章。这恰恰是今年北京卷作文题的一大亮点,如果理解为只能写诗歌鉴赏,未免太偏了。
再有,一个好的文题,既要让多数考生都能有话可说,又要能够检测出考生的不同水平层次,今年北京的文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从评卷结果来看,区分度相当的好。那些语文能力较强的考生,面对这样的文题应对自如,可以尽情挥洒,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而语文能力较差的考生,面对这样的文题往往不知所措,有的搜索枯肠,拼凑出一篇逻辑混乱,语病百出的文字,有的拿出平时背好的一篇现成文章,穿靴戴帽,用来应付,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也给今后高三语文的复习迎考提了个醒儿,切实抓好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才是正道,那些投机取巧的“窍门”,面对这样的文题,都是不管用的。
几百字的短文,只是对今年北京作文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至于这个文题对今后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恐怕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清的了,容待实践来检验吧。
第一篇
追求恬淡的做人境界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很欣赏这两句唐诗。人生在世,我们为何要为细雨、闲花这些琐碎、细致的外物所困扰?蒙蒙细雨不足以模糊视野,朵朵闲花也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