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洛阳诗韵》创新教学及反思
□杨淑女
一、《洛阳诗韵》基本情况简介
本文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实验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本单元前两课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已对本单元主要内容“故土情怀”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为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思路清晰、情感真实打下基础。
《洛阳诗韵》是我国现代女作家,现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传统的《洛阳诗韵》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2.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3.能力目标:
鉴于职业中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应该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加强作文思路的练笔,做到思路清晰、明确。
(二)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正确掌握横向思路的特点。
2.难点在于通过作者笔下洛阳的诗情画意,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挚爱之情。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2.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一定了解,通过研读课文,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此教法设计意图: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
(四)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了初步了解,本课结构清晰,可以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此学法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五)课时:拟定一课时
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领略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指导学生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