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结合“新课标”谈谈学生作文的“语源”问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1 19:46:4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10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合“新课标”谈谈学生作文的“语源”问题
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谢爱芳 
有许多中学生谈到作文,就眉头紧锁,而“无话可说”是他们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有些学生作文的立意并不差,坐在那儿想想,觉得有很多东西好写,可是这笔一提便无从着手,或者只写了两三句就完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的语言贫乏,也就是“语源”不富之故。打个比方:一泓泉水,如果水源丰足,那么它自然会汩汩不断,随心所要,反之,如果水源无水,又如何能满足渴者的需求呢?语源极似水源,那些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洋洋洒洒”者,又何尝不是胸中墨丰足乎?这“胸中墨”者便是                              “语源”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自己的“语源”呢?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厚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这句话有了深切的体会,现结合《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探讨如下。 
一、厚积言有物
厚积言有物,说的就是胸中要积累有丰富的材料,才能在下笔时言之有物。  
要丰富语源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不是在写文章的一瞬间自己跳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积累。如何能较多地积累材料呢?有两条途径:一是积累自己平时有过感受的材料;二是积累别人的材料。 
《课标》中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不管是为创作,还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学生肯定动了脑筋,想过许多东西,直到把要写的东西都写下来为止。那些写到作文里的和没写到作文里的材料,往往是学生们耳闻目睹的,或者较有感受的。抓住时机积累这些材料,是一个比较简单而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记忆这些材料,使之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或者分门别类记下,分清楚哪些材料适合哪类文章。
积累自己的材料,还要指导学生纠正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的坏习惯,养成善观察,勤捕捉瞬间感受的好习惯,并且勤把这些见闻感受写进日记中,这样日积月累,材料自然会越来越丰富的。   
不过由于受年龄、学识的局限,学生的见闻感受毕竟有限,甚至不正确,所以要较多地积累别人的材料。这就是说丰富“语源”,还需要重视积累别人的材料,包括课内的、课外的书中读到的材料,主要可采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勤摘抄所读书中优美的语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