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课的追求、困惑与教学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选修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20 23:01: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00字。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
□倪文锦
  记得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出台之际,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时间表大致是这样安排的:2004年是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实验,2005年进行实验的应该有10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进行实验的可以达到18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则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但高中新课程推进的实际进程则慢了许多,预计到今年9月,进入实验区的省(市、自治区)才占全国的一半左右。新课程的稳步实施并非坏事,但这一进程本身的确也暴露出新课程的不少问题,尤其对选修课的诸多问题,一线教师的反映十分强烈,质疑声不断。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课程改革最深厚的力量蕴藏于广大教师之中,如果我们对一线教师的呼声充耳不闻,对他们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他们的痛痒不闻不问,或“王顾左右而言他”,那新课程也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哪怕所谓的课程理念再先进。对新课程而言,提出问题绝非如一些同志所说的是拆台,恰恰相反,大家如能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并合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不仅不是拆台,而且是最好的补台,因为教育追求的是真实和有效,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或表演。下面就我所见所闻,分三个层次谈一下当前语文选修课的状况。     
  一、理想的追求     
  高中新课程新在哪里?有关课程专家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曾对本次课改中高中新课程的亮点作了如下高度概括: 
  第一,凸显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 
  第二,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通过制定课程标准和多样化的教材凸显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四,实现课程体制与课程观念的同步变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加强学分管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求和鼓励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由此可见,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让学生行使充分的选课自主权,是区别新旧课程的一个显著标志。它不仅是高中课程改革中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应该说,这一理想的追求如能变成现实,对改变我国教育的现状确有帮助。我国的教育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在课程结构上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单一的必修课程。而从国际上看,早在18世纪末就产生了选课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发精细,科技知识日益增长,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原先那种为适应普及需要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对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对教育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一些学校开始根据社会各方面的不同需求,纷纷开设许多不同的课程。但是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可能学完所有的课程,于是产生了选课制。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人们越发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当学生学习他们所喜欢的课程以及那些他们具有某些天赋的课程时,他们的心智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选修课并不是平庸的课程,而是为学生个体提供最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的个性化课程。根据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由他们来选择认为对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和更具有方向性的学习科目才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根据教育的等价性原则,选修课与必修课应该具有同等的价值。考虑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