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12份)
-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 12份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一)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八)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二)分析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九)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六)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七)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方式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三)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结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二)分析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一)分析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四)分析鉴赏诗歌中的字词表达效果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五)分析鉴赏诗歌中的诗句表达效果 Word版含解析[.doc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八)
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命题揭秘]
(一)修辞手法
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仗、铺陈、比兴、对比、反复、叠字、双关、互文、设问等。
(二)考纲要求
高考对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三)考查角度
(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
(3)通过意象、诗歌内容、诗歌情感、炼字等间接考查修辞。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诗意助读】
(秋斋独宿)山中的月亮皎洁明亮,风儿不时吹动竹林。半夜里鸟儿不时被惊起,只有屋里的人独自静静地安眠。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幽深的竹林中传来阵阵雨声。惊起的鸟儿不时地一声鸣叫,寒冷的枝头让鸟儿难以安眠。
问题 思维建模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鉴赏要求
本题是要求分析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需要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全面分析。
第二步:明确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一首要抓住“如”字,第二首要抓住“侵”字
第三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步:规范组织答案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术语要准确,语言要规范。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2分)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2分)
[解题攻略]
鉴赏诗词修辞手法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积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明确其特点和作用
如“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凝练,
……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九)
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命题揭秘]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明褒实贬、欲擒故纵、以小见大等。
(二)考查角度
对表现手法主要考查分析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表现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高考重点是分析表现手法的类型、特点及表达效果。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①和韩魏公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诗意助读】
年过半百最是无才的我登门拜访,满头银霜与宴席上闪闪的酒器相映衬,此景此情感慨很深。深情感谢韩公的宴请,可是自己深感年华虚度,不配享有这等礼遇。佳节宴集无乐可言,却是在忧愁中度过,唯有借醉酒抒发自己难酬的壮志雄心。晚上乘雨归来,凄寒无睡意,读着韩公的新诗更添了那壮志难酬的哀叹。
问题 思维建模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第一步:明
通过审题,明确考查的角度及要求。如本题,鉴赏的角度是从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去赏析诗词,要求是简析对比手法的妙处。
第二步:析
联系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本题,回答时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层对比:“佳节”与“愁里”,“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中,第三层对比稍难。抓住“久”“偶”表明时间的对比,抓住“佳节”“愁里”读出隐含的佳节本应该是高兴的情感,而和现实情感对比。
第三步:评
评价该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作者为何“久”愁,缘何壮心“偶傍”,其实都是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沉哀愁。
……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七)
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方式
[命题揭秘]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古诗鉴赏中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诗意助读】
暮春时节,漫步山间,感觉春天的时光悠闲漫长,山中黄莺忘记了鸣叫,燕子飞来飞去,忙忙碌碌。桃花飘落小溪中,随春水而去,无人观赏,只有在溪水中洗手时才闻到涧水中桃花的香味。
问题 思维建模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题干中已明确描写对象是“桃花”,考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第二步:找出诗句,分析描写重点
诗歌后两句描写桃花,诗人通过“濯手”这一动作,重点突出了桃花的香味。
第三步:点面结合,规范答题
先点明描写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