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评析及例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7 18:33:5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800字。2007部分省市高考作文评析及例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北京)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评析:         于“不见”中发现 于“无声”中听音 
    又是一阵惊讶,又是一片哗然!这似乎成了每年高考之后师生的一道“风景”,社会舆论的一种必然。褒也好,贬也罢;难也好,易也罢。留给我们的应该更多的是一些反思,惊醒我们的应该是势在必行的改革。
    高考和素质教育是不是水火不容,高考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争论来讨论去似乎也难以定论,它们之间究竟有多少相包容的抑或相冲突的,我辈才疏学浅也无能为力弄个仔细,但我在冥思中看到了课程改革的脚步,听到了课程改革的号角声。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就这么一个作文题,北京2007年高考作文题,它旨在考查学生的什么?需要我们的学生首先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将这篇作文作好?
    我想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吧!不会阅读,就谈不上立意。这个材料给了我们些什么信息呢?一联唐诗、五种理解、自己的体会、展开联想。先说“一联唐诗”,先得看明白这联诗在说什么吧,看不见的细雨把衣服淋湿了,花瓣悄悄落地听不见声音,这是字面上看明白了,再读一遍呢,恐怕意思还不仅限于此。假如实在读不出其他意思,没关系,试题紧接着给你提供了五种理解。问题是你对着五种理解是不是真理解了。“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对“品格”的具体化,假如海阔天空地阐述做人的境界,则又离题万里了;“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又该作何解,你当然可以谈“寂寞”,但准确地讲,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具备恬淡地做人的品格所必须面对的处境;再看“‘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则是面对寂寞处境时所导致的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伟大吧;至于“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谈论同一个问题而已。这样,五个问题是不是就归结为一个问题?理解到此,什么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还那么重要吗?
    接着再谈“自己的体会”,你当然可以对提供的五个“有人说”进行体会,也可以另辟蹊径。细读诗的意境,那种独处寂寞的滋味会一点点滋生,烟雨朦胧的江南细雨中,独自黯然感怀,衣衫已浸湿,却全然不觉,心已经完全沉浸在那伤感惜别中。假如你是多愁善感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一份恬淡的品格,浑然不知世界之外的人对你心生悲哀和怜惜,读这句诗,你会陷进去难以自拔;假如你是体贴细腻的人,能用心把亲情、友情滋润,因而也会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读这句诗,你会读出一种人间至情;假如你是闲散无求的人,虽然平凡,但懂得生活,你的世界也许并不宽广,但足以让自己舒心开怀,读这句诗,会顿然领悟那种无欲的境界……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综上所述,就用这个题目中所给的内容进行立意,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
    1.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寂寞需要忍耐于执着,不为人知又何妨等
    4.大音无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众多的角度,正是在于引导考生的多向思维,理解到此,这个作文题难易与否已不言自明了。
    最后再看什么是展开联想?无非是提示你不要就诗论诗,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局限在自己身上,把你的作文开拓到一个更为宽广的境地。积极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近代的学者倡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是人生的信条,也是学好语文能有所成就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课上,可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和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细心体验和感悟人生。如此,学生作文将获得无尽的“源头活水”。
    “细雨温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于“不见”中发现了我们教学的软肋,发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迷失,我于“无声”中听到了已敲响的课程改革的钟声,听到了学生发自心灵的呼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能潜移默化广大的语文教师,滋润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
 [例文一]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