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80字。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新课文的教学初探
普宁市大坪中学 余石磊
一.新课文的大力开发,使阅读视阈融合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大量的新课文为载体,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新视阈,是课改的凭借,是落实学习方式变革的主阵地。可以说,用新颖活泼的新课文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用规范经典的首见文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用首见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时代气息来陶冶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六册教科书选取了大量以往未见于语文教材的首见文作为新课文,占了整套教材的60%以上,占了现代文的80%以上,表现出编者注重新课文建构的创新。
首先,给人面目一新之感,有如春风扑面。首见文中反映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课文共51篇,其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的课文42篇,占整个现代文课文的35%。翻开教科书一看,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因为发现课文选文特别新,如《山中避雨》、《竹林深处人家》、《心声》、《犟龟》、《基因畅想》等。
新课文不仅新,而且充分反映代表时代进步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理念,充分反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当代世界社会文化生活。由于新课文的“三贴近”,使平民意识、男女平等的理念、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首见文中也得到体现。其中以男性为主人公的课文有26篇,以女性为主人公的课文有18篇,两者比例为1∶0.69,较之1998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1∶0.28,提高了1.4倍。如《百合花》中腼腆、明理的新媳妇,《小巷深处》中卑微、善良的盲母英姨,《我的老师》中循循善诱的莎利文老师,《勇气》中平凡、勇敢的法国妇女,《苏珊·安东尼》中争取男女平等的先驱苏珊·安东尼等全新形象,如“清水出芙蓉”一般,跃然纸上,呈现出新的人物画廊。这些新课文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且多为正面形象。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这些贴近现实生活、富于时代特征、鲜活具体的女性形象,有助于他们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体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外国名家名作占现代文的四分之一,这些作品的作者,在国别上分属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样的新课文,有助于学生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球文化视野和吸纳人类有益文化的态度和意识。
其次,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喜爱。在教学实验中,大多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