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5030字。
南京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07.11.12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阅人:倪峰
请同学们注意:本卷分第Ⅰ卷、第Ⅱ卷;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卷纸”上;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以下题目在答题卡上完成)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强颜(qiǎng) 菲薄(fěi) 长歌当哭(dāng) 面无愠色(wēn)
B.攒射(zàn) 濯缨(zhuó) 清流急湍(chuǎn) 茕茕独立(qióng)
C.浸渍(zì) 赭衣(zhě) 气息奄奄(yǎn) 放浪形骸(hái)
D.修禊(qì) 惩创(chuàng) 倜傥非常(tì) 呱呱而泣(guā)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碟血 修茸 珊珊可爱 莞尔而笑
B.槛阱 转辗 殒身不恤 桀骜锋利
C.不惮 屠戳 一觞一咏 浑浑恶恶
D.盘恒 赁屋 不可遏制 亭亭如概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所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B.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拥有并坚守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真是雪泥鸿爪,这是社会的悲哀。
C.他为了另攀高枝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是一个忘恩寡情、义薄云天的负心汉。
D.结婚都十几年了,可这两口子还像新婚一样,举案齐眉,恩恩爱爱,让人十分羡慕。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A.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地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新的诗体。
C.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集会,《兰亭集序》是为这次集会诗作合集而写的序文。
D.《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晚奋笔而成,用来纪念那些牺牲的青年。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全祖望在《梅花岭记》中,都有对民族英雄史可法事迹的记载。
B.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急流……》一诗中运用了“急流”、“山路”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积极投身革命的壮志豪情。
C.《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起义烈士之一,他给妻子的这封信原来是写在一块手帕上的。
D.张炜在《精神的魅力》一文中,联系我们当下的现实,提醒人们要更加重视内心的精神生活。
6.对课文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西厢记》)
——此句看似平易但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意味深远。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庄子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的比喻,暗示大鹏鸟的高飞是需要条件的,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
C.“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认为自己有贪生恶死的“私心”,只能平庸鄙陋地活在世上,自己的文章也不可能在后世显露,他为此感到遗憾和痛苦。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作者认为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实为虚妄之词,这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以下每题2分,共8分)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①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②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