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体化教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3 13:24: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000字。高考古诗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一体化方案
一、考点解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
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谁堪伯仲间?)等。
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言志、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二、鉴赏示例
例1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这首诗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如对比(问与不问的对照)、细节描写等,而从全诗来看,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诗歌开头写孝文帝“求贤”的地点和行为,贾生“无伦”的才干,谈话的时间“夜半”和孝文帝虚心垂询时“前席”的神态;像是在极力地表现                      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来不是在问治国安邦之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生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作者运用这个手法是为了讽刺            (对象),是为了讽刺他          
                   (情理)。从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前几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而结尾却陡然下落,点明“求贤”的真正厉咽,可谓“抬得高,摔得响”(妙处)。因此,可以说,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对孝文帝(对象)只知自己心无百姓的贬抑(情理)更为有力,加大了讽刺的力量(妙处)。
例2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简评这首诗所用的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因高考不考名词术语,所以考表达作用就成了考试的重点。对于此题来说,应先找到对比之处及作者的表达对象,根据这个表达对象分析这处对比所表现的情理;然后设想不这样对比,对表现情理来讲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从抒情或说理的角度看,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区别),最后组织答案。
本诗进行对比的地方有两处:
①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然而他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出入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作者此处对比的表达对象及表现的情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困难: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示了对当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