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附带练习。017 苏教版新课程高三文言文教学案之实词篇,有方法指导和知识积累,还有相关练习,答案详尽。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学案——文言实词
命制人:陆洋 审核人:颜庭学 时间:2007年11月16日
考点解析:文言实词包括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如:曹操… …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古泛指动物的肌肉——今专指猪肉。)
*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 古指祭祀用的牲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
* 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薄,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有细微差别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词,千万不能望文生义,以今释古;否则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歪曲文意。
(二)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有时由于两个词意义相关或语法结构上的关系而连在一起使用,随着语言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词,词义也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一个。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三)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一人,一桌,一檀板而已。(数目,自然数的开始。)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满、全)
(四)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完全相同。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3)韵母相同。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从”通“纵”
(4)声韵均不相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五)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如:籍吏民,封府库。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名词。如: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名词。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今王鼓乐于此。
(5)“所”+名词。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