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00字。怀念孔夫子羡慕孔门人
——读《论语·四子侍坐》,谈我校特色教育
重庆一中语文组 蔡乾国
内容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出发,个性化地阐述了《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育学意义,并以此发端,对我校现行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课堂开放化、师道人本化、评价多元化、目标终极化等四方面见解。
关 键 词:特色教育 人本主义 开放化 人本化 多元化 终极化
忝身杏坛,时常追慕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师生诸人,游冶于杏坛、抒发其志趣、写意乎人生的动人情景。尤其是《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简称《四子侍坐》)中描绘的那一幕:孔子与一干弟子随意自在的坐在杏坛的一株老槐下,四下里清风徐来,更有某学生操琴曼歌,闻之心旷而神怡;老夫子博衣宽带,长髯飘胸,悠然而发问;众弟子神态自若,复欣然而作答;孔夫子或颦或笑,不言而教;诸生或侧耳倾听,或侃侃而谈,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也许,孔子以降,再也难得那样惬意自在的教学场景了吧。思古之幽情一发,未免生出一丁点厚古而薄今的愚念:当今的教学怎么啦?如若能回到孔子时代,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不亦乐乎?相比之下,我们发现孔子师生杏坛教学一幕极具特色,对我们现今特色教育模式的探讨具有相当的启示。
特色教育绝对不应该是特长生教育。那么,何谓特色教育?它应该是指具有独特的、先进的、科学的、稳定的教育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的教育方式。因此,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才应该是特色教育的最基本的理念。我们“学校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思想正是基于人本主义核心理念发展而来的。但是,发展特色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永无止境的工程,深入了解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之后,会发现还有不少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或深化,甚至需要向我们学校教育的祖师爷孔老夫子讨教一二。
其一:课堂的开放化。
在孔子那里,不是上课而是“侍坐”。“侍坐”的意思就是晚辈陪长辈闲坐,更让我们艳羡的是还有学生在旁边弹琴助兴,由此可见其课堂的开放化程度。那样的课堂里,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与老师平等交流,愿意与同学共同探讨。反观我们的课堂,虽然老师千方百计殚精竭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几乎每个班都不乏“频困生”“特困生”;尽管老师语重心长滔滔不绝如江海横流,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呆若木鸡置若罔闻。两相比较,不禁感慨:是时候想办法创建新型的教学课堂了!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呢?理论上在于“以先进的教和学的理念为导向,教师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