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90字。
第三章 修身
Szpji2003
类别13·谦虚
【考场聚焦】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谦虚”这一话题时有体现。它的出现正是因为国人越来越注重民族文化底蕴,也符合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更重要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对考生有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作用。因此,最近几年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谦虚”即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2006年湖北高考题为:根据“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很明显,考生可写道德修养“三省吾身”;可写人生感悟“三思而后行”;还可写谦虚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2006年四川高考题以“问”为话题,其实也可理解为有对“谦虚”的考查,生活中,无人无疑,可谦虚的人好问,不谦虚的人不好问,我们当然应提倡“好问”的美德。
“谦虚”还可以和其它品德结合考查,如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即可看作是和“谦虚”有关的关系型话题,“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为一种虚心、不自满、不自负,而“相信自己”为“自信”,所以考生可以从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个客观的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的角度去构思。
甚至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与200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也可视为与“谦虚”有关。“我想握住你的手”中“手”完全可以是一种美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中“话”也同样可以是一种用以自勉的美德。众所周知,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作文中还会经常考及。
【母题解说】
“谦虚”即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谦虚”指一个对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居功不骄;对人能知其所长,虚心好学。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见解;《礼记》说“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毛泽东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是对真理永恒的追求,谦虚是从一个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看到优点,谦虚是对不知领域不以自己的经验下评语或论断,要知道自己只是寻求真理过程中间的人,谦虚是明白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人太有限太有限,生命太可贵太可贵。
谦虚是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对己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在工作学习上能把成绩当起点,不断前进;对人能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小学生自居,以平等态度交往,深居于群众之中,置身于纪律之内,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谦虚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要求之。
谦虚使人得到尊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人尊称为孔文子正因他的“不耻下问”……
谦虚有时能给人带来机遇,谦虚甚至是你成功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