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30字。共14讲,内容具体,实用性强。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与教学方法
沈金浩 编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与教学方法
第一讲 教学方法探讨
一、 素质教育总目标下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目的
1、学习扫除语言障碍,阅读古代的作品;2、了解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3、提高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文学创作中各种现象的审美能力。
二、 可以考虑使用的方法
补充故事(正史、野史、文言小说、笑话、寓言)、同类例子、流行歌曲(如《送别》)
朗诵、背诵、表演(演故事、作曲)、改编、图绘诗意、多媒体、纠错、置换
善于联系以前学过教过的篇章
三、 课外推动的方法
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的知识竞赛、背诵比赛、墙报比赛、黑板报比赛、书法绘画展、诗歌游艺活动
第二讲 鉴赏的基本原理
一、鉴赏行为的指向
鉴赏作品主要就是鉴赏其思想、情感内容及表达这种内容的形式、方法。鉴赏其优劣高下、成败得失。对于作品的内容及部分艺术手法,一般在两种不同的指向,即
1、指向作者,即弄清作者的原意
2、指向文本,即只从文本来理解。
中国传统的鉴赏活动是特别重视前者的,而西方的新批评派主要注重文本。对这个问题,应该视需要而作兼顾并有相应的侧重。在理论上两者都不忽视,有助于鉴赏,特别是有助于搞清楚别人是否误读及其原因。
例:《诗经•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小序》:“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而今人认为此作是写年轻人的爱情。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师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吴伟业《古意》 玉颜憔悴几经秋,薄命无言只泪流。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见尚低头。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外如李商隐《锦瑟》。
1、咏瑟声说(适怨清和,苏轼持此解)
2、咏人说,某贵人的爱姬(刘攽),令狐楚之妾(唐诗纪事)
3、诗集自序说(钱钟书)
4、悼亡说 (朱鹤龄,妻王氏善奏锦瑟)
5、爱情说(纪昀)
6、自伤身世说(何焯)
7、象征结构说(王富仁)
二、 鉴赏准备
1. 史料和知识。文学、历史、地理、名物制度、风俗习惯、文人生活趣味、诗词格律等等,知识越渊博,越有利于准确分析作品。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之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羮,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柸。文侯谓覩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隨而鸣,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