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字。
按阅读习惯去教读散文
———谈按阅读习惯设计《小狗包弟》教案的教学尝试
赵春霞 (巢湖市烔炀中学 安徽 巢湖市 238072)
摘要:中学生都有共性的阅读思路和阅读习惯。顺应学生的阅读思路,按阅读习惯去教学,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散文的阅读规律,教与学容易产生共鸣,教学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规律;散文教学
我们怎样读散文名著?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读散文名篇?这是我们在教读散文时会经常面对的问题。许多老师教散文,都是先介绍作者和背景,再分析结构和内容,最后归纳主旨。这种教法程式陈旧,学生厌烦。实际上每个人包括中学生都有共性的阅读习惯,即:阅读文字——发现触点——品味语言——深究主旨,按照这一阅读习惯去设计散文教学教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对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应试能力也有帮助。围绕《小狗包弟》的教学,我们语文备课组几个老师合作备课,设计了三层跃进性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三种阅读能力,教学尝试的效果较好。
一、自主阅读:发现名句和寻找情感触发点
好文章让人一读则爱不释手,会一口气读完。这也是我们老师自己的阅读体验。翻开课文,小狗包弟的“可爱”之处立即会让我们停下来仔细看,看了又想,想了又笑,或许还会在心里和自家的小狗比较一下,于是又会心一笑。文中许多精彩的句子令人难忘:“它亲热的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等等。还有触动我们良心也是作者的自责与忏悔的句子:“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等等。这些句子可谓文章让我们掩卷思考的情感触发点,这些触发点既是让读者有所感之处,也常是文中的“有疑之处”,它们当然也就是教学的要点了,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去解决。这样的体验学生们肯定也会有。这就启示我们,教读这样的文章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自主预习,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文,发现名句,寻找情感触发点。因为这些句子让文章吸引了学生,也让学生“过目不忘”。划出这些句子,反复读一读,学生就有了第一层级的收获:学习了语言。
实际上,阅读的规律就是这样:从文句诵读入手,或者又叫从现象入手(相对于主题,文字算是现象),然后再去品味深究 。许多美文名诗,打动读者的,首先就是其中的名言警句。抓住这样的阅读规律,在设计教案时,当然就应该考虑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或在课前反复预习,或在课内快速默读。这一层级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找到名句,发现触发点,感受美文,喜爱美文。产生了喜爱才会有品味和深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