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20字,本文从“差生”的一些具体表现上谈如何关心、帮助学生,使他们爱上学习,学会做人。
点亮“差生”希望的明灯
新丰一中 罗冬松
内容摘要: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应善于发现这些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不太优秀,也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除了成绩,他还有其他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差生” 关爱
怎样的学生称之为差生?国外通称“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按国际上通行说法,差生是指由于一些因素,生理上有缺陷,性格上有缺陷,基础差,学习方式习惯不良等等造成学业成绩不良,并且思想品德不好,对班级有危害的学生。现常用一词“后进生”,这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学习、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和缺点较多的学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 “差生”。反观教育的现状,有的教师面对优秀生“眉开眼笑”,面对中等生“不声不响”,面对掉队的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教育的悲哀。事实上,的确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无论你如何对他谆谆诱导,他就如同“春风过驴耳”,甚至背其道而行,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是否就等于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呢?
其实,所谓的“差生”概念是不应在现代教育的词典中出现的。因为,人与人没有优等与劣等,有的只是各方面的差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精辟地说:“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博士的研究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成千上万的孩子在校园失败,被视为“差生”“学习困难户”,实际上不是他们的天分不够,而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能适应他们的聪明类型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只要对所谓的“差生”教之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差生”也同样可以成为耀眼明珠。魏书生老师说过,差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是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也要学,也要听;差生有着惊人的耐挫力,他们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家长的责骂,但他们仍然“厚着脸皮”泰然处之,可见差生的心理素质是多么全面;差生还有宽阔的胸襟,他们不忌前嫌,仍然一如既往地尊重老师,尤其表现在他们工作以后,对老师的尊敬程度,所谓的“优秀生”远不及此。可见,“差生”有也有可塑性。
对于“差生”,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他们呢?怎样才能使他们迷途知返呢?从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条:
一、消除差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使他们相信教师的善待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