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备考资料之散文名篇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2/19 20:16: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310字。2008高考备考资料之散文名篇必读 父 亲张胜友
    丙戌岁元宵节,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节。 
    印象中,父亲是那么的年轻、潇洒且风流倜傥。其时,全家人随父亲住在永定县湖雷三中。每年新春闹完元宵花灯后,欢喜雀跃的我们兄弟俩便随父母从老家高陂镇北山村步行前去坎市镇码头。途经高陂桥时,父亲便会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关于高陂桥的传说及楹联:“一道飞虹人行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在坎市镇码头搭乘上篷篷船,小船一路绕着青山绿水摇呀摇,漂漂浮浮地要摇上多半日才能抵达湖雷镇。     在湖雷三中的日子是充溢着欢乐的。父亲稍得闲暇便教我背诵唐诗宋词,我贪玩儿却相约一伙小朋友偷偷溜到十二墩桥下抓鱼摸虾。周日,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赴湖雷圩,一路走去,每遇三中男女学生便远远驻足敬礼并问候父亲:“张老师好!”我小小心田顿时满溢自豪感。 
    往后,父亲先调至峰市七中又转调抚市八中。正逢饥饿年月,我随父亲步行40里从高陂去抚市念初中,母亲为父子每人各备好两个糠饼供路上充饥,父亲领着面黄肌瘦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我,每每总是把4个糠饼都让我独个吃了,说:“我不饿,不饿……”说完便蹲到水渠边大口大口地捧起山泉水来喝…… 
   父亲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英文也颇有造诣,他毕生执教语文课,且在当地学界小有名气。更让父亲自鸣得意的是,据说曾偶然猜中过中考或高考作文试题(也许是瞎猫撞上死老鼠罢)。父亲执教几十年,手腕上永远戴着一块二针半的手表(两根计时计分长针和一根计秒短针),走走停停,停时父亲会抬起手腕摇一摇,同事们嘲笑他:“您戴的是摇表呀?”父亲当即反击:“我是老教师了,上课从不用看表,讲完教案最后一句话刚好下课钟声敲响呢!”直至我大学毕业领了第一个月的薪水,父亲才戴上了儿子孝敬他老人家的一块售价120元的上海牌新表。 
   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已掀起如火如荼的学毛著热潮。学生们作文往往大段大段引用毛主席语录以壮声势。父亲批改作文时,凡遇语录无论引用妥当否或错字、别字,一概不予朱笔改动……也算父亲有先见之明,“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造反派几乎拿放大镜审查父亲批阅过的一大摞作文却毫无斩获,父亲终于逃脱一劫。 
    人算不如天算。父亲最终还是被揪出来批倒批臭,并挂上“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发配学校农场劳动改造。这期间,父亲同我进行过两次史无前例的异常严肃的谈话,令我终生难以忘怀。父亲说:“我目前处境,饭碗随时不保,你上大学也无望。你身为长子,该挑起全家生计的重担了,写作也换不了饭吃,去学门手艺吧!”父亲的话既悲壮又不无道理。我忍痛放弃业余文学写作,去拜师学了裁缝。裁缝匠刚学出师,无意间连续读到文友林凌发表在刚复刊的《福建日报》副刊的两个短篇小说,大受刺激,毅然回归大田劳作,夜里挑灯苦读苦写。这时,父亲第二次找我谈话,并说了重话:“你也不撒泡尿照照,是当作家的料吗?况且,我们的家是什么家庭出身……”这次我抗命了,依然故我。母亲也不断唠叨:“你在家,一个月两斤煤油也不够你烧哟。”恰在此时,张惟老师在他主编的《工农兵文艺》上编发了我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禾花》,并手把手给予鼎力扶持;《福建日报》也刊载了我的小诗《送粮路上》。从此,父亲不再言语了。 
    我大学毕业时,《福州晚报》副刊发起“作家的童年”征文,我写了一篇千字随笔《记忆》,以凄婉的笔触记述了饥馑年月弟弟饿毙的情景……父亲读后,老泪纵横,来信嘱我:“历史已翻过这沉重的一页,今后再不要写此类文字了。” 
    父亲渐渐老迈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长年累月在京城打拼,不能侍奉父母于左右,深知不孝罪孽之深重。每年春节回老家探视,都要带上大包小包各式各样的滋补品、保健品之类,但父亲总是珍藏于柜中舍不得吃喝。见到父亲刮胡须时双手颤抖得厉害,我特地从北京带回精美的进口电动剃须刀。母亲悄悄告诉我:“你一走,他又藏起来啦……” 
    父亲,努力追踪与适应着他所处的风云际会的时代,并小心翼翼地演绎着平淡无奇些许悲凉颇值玩味的乡村知识分子的人生之旅。 
   波音747飞机在云雾中轰隆隆穿行……父亲还是于我到家前先期走了……悲怆之余,我只能在父亲的灵堂前敬献上儿子的一幅挽联:教书清贫为乐,做人宽厚乃风———先生风范。(人民日报2006.3.4) 
    
孩子的眼睛
吴若增
    有一回,我和一位朋友去郊外钓鱼。因为天气晴好,朋友的妻子便抱了只有四个月大的女儿同行。当我扒开襁褓,正打算欣赏一下他们那个宝贝女儿的小脸时,却看到一双大大的眼睛已经在定定地望着我。令我惊异的是,那双眼睛,竟是湖水一样的清澈。那清澈,除开了一点好奇之外,洁净得没有一粒尘埃。一时间,我被那双眼睛震撼了,心想:“啊,原来人的初始的心,本来应该是这样圣洁的呀!” 
    如今几年过去,许多事也与时间一起流逝,不再存下什么记忆,但那孩子湖水一样清澈的眼睛,却时而仍会闪动在我的面前,令我感到圣洁的魅力,并想到人们回归圣洁的可能与意义…… 
    而且,自被那一双湖水一样清澈的眼睛震撼以后,我竟于无意中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会注意他人的眼睛,看看他人的眼睛都是怎样的——当然,那都是大于四个月的眼睛。遗憾的是,我却再也没有看见过那样清澈的眼睛了。 
   我看到的,是自负的或卑怯的眼睛,是得意的或愁苦的眼睛,是明朗的或阴鸷的眼睛,是真诚的或虚伪的眼睛……当然,更多时候我看到的,总是把它们杂糅在一起的眼睛。只是跟那个孩子的眼睛相比,这些眼睛都是浑浊的! 
    是的,一般地来说,我们并不邪恶,但我们却无法不浑浊! 
    有一回,为出版一本散文集的需要,我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都找出来进行挑选。我竟发现:8个月时,我的眼睛竟然也是清澈的,清澈得就如同那个孩子一样一尘不染!可惜十几岁时,我的眼睛里有了忧郁,显见了我少年时期的某种艰难。但二十几岁时,我的眼睛里却出现了若干狂妄,那是我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写照。三十几岁时,我显得有些愁苦或者其实是一种迷惘,表现了我在那时的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徘徊与选择。四十几岁时,我的眼睛里加进了些许狠劲儿,表明了我正面对着恼人的起伏和潮湿……而今天,我的眼睛则反映出了几分木然或淡然,似在说明我的已经明白或依然糊涂。 
    只是,确切无疑的是:自八个月后,我的眼睛便渐渐地浑浊了起来。 
    “看来,要想永葆清澈……是不可能的呀!”我想。 
    “那么,人生就是一个从清澈走向浑浊的过程吧?” 
    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总是要复杂起来的,因为这是对于生活的适应。而复杂体现在眼睛上,就是浑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