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60字。第一学月月考作文评讲 共8页.本资源是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针对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突出材料作文的写法训练,实用效果很好。作者钟高云。
钟 高 云 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在作文命题上,这一种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对于新材料作文,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审题技法
1、审材料:对文字的表述内容不能断章取义,脱离对材料的完整认识,要全面解读材料。①审出主要对象。②审出主要事件。③审出主要问题。④审出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只有全面审读材料,才有可能靶打十环,命中红心,而不至于偏离命意甚至相悖万里。
2、审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经常是“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其中的“立意自定”是隐性要求,考生切勿当真自定立意。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立意都符合命题意旨。
二、审题角度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重复句、警句、锦句等),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意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本次作文材料写“长年奔波”的邮差,“日复一日”,“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而这条路又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可以想象,邮差身处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遭际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在他经过花店,“心里一动”后,买花种,撒种子,于是“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路”是什么?买花开花前后的“路”有何意义指向?“花”有何寓意?这类材料中,反复出现的或有比喻义、象征义的词句,也还需要斟酌。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的第二段,原本“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我们可以追问,
邮差身处的环境,所经历的生活、人生有无实质性变化?邮差的心境、心态、人生观等有无变化?(心情低落到极点→?)变化来自于哪里?(是因邮差“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至此,我们或可知道,材料强调的重心在于人主观的心境、心态、思想意识之于环境、生活、人生乃至生命重要性了。
3、从命题人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路,“荒凉”,“十分荒凉”,“唯有飞扬的尘土”,“无花无树”,“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邮差,“长年奔波”,“日复一日”“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心里一动”……可以看出,邮差以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直面艰苦困顿的环境,从容展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诗意的寻找。命题者对其身处困境但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态度)、精神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