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生存——解读《平凡的世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素材 / 选修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7 7:56: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20字。苦难与生存----解读《平凡的世界》
原作者:独行者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路谣是极其独特的一个。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他结合自己在贫瘠的陕北农村、在生活底层挣扎奋斗的经历和体会,创作出一大批有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揭示时代下苦难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其中,《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巨著。这部作品里,作者以时代和历史为大背景,在一个封闭落后的陕北小山村展开故事情节,以一系列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示了人们生存中的苦难,苦难下的挣扎与奋进,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一、 从时间的维度看苦难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1975年——1985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变革。并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历史、现实和人生等方面苦难的认真严肃的思考和热情的剖析。因此,从时间的维度首先来感受作品中的苦难对真正理解作品内涵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路谣曾说:“我不会用政治家的眼光审视这些历史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或者说条件)下人们生存和生活状态”。的确,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对人们苦难的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思考及剖析无不扎根于1975年——1985年这一时代历史大背景。1975年——1985年是中国由旧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漫长转型期,是从乱到治的转折时期。这是中国大地沧桑的十年、苦难的十年。因为转型势必带来变革,而变革则意味着苦难。这十年的变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全部而又围绕着政治思想、观念习俗和个人生存这几个方面集中展开。当人们新旧思想无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各自却竭力维护自己立场的时候,矛盾就开始了争斗,也就开始了双方共同的苦难。
    作品一开始是这样一段话: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正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突出了“一九七五年”这一时间,让读者从一开始就进入黄土高原“尚未解冻的冬季”,去感受严寒中弥漫着苦难的陕北大地。
    作品中最先出场的主人公是孙少平。可以说,孙少平的个人奋斗史就是整个陕北大地上青年一代苦难的缩影。他所经历挣扎的苦难的十年是最值得思考的。小说中的孙少平在校园中登场,随之而来的是等级鲜明的食堂饭菜。在“欧洲”、“亚洲”和“非洲”这样的等级菜谱前,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孙少平是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这也很容易让读者想到路遥在另一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主人公。同样在求学的少年,同样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同样的苦难。这样的苦难不是孙少平用血和汗在黄土地劳作的父兄带来的,却是这个成天喊着“以阶级斗争为纲,警惕资本主义倾向,反对资本主义”的时代造成的。这个时代带来了养尊处优的顾养民和侯玉英,但带来更多的是孙少平和郝红梅这些在黑暗中摸索生存的人。
    无可否认,孙少平是一个具有非凡毅力的人。在物质的贫困面前他用自我的精神去反抗现实,在知识的海洋里提炼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寻找生命之路。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寄托,孙少平才能坚持过完二年高中生活。但是,当他离开学校,真正开始独立的生存之路时,却再也逃脱不了生命的苦难。
时间的车轮尽管已经转到了一九八0年,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解冻,但是这样的春天却不属于孙少平。他的道路甚至越发泥泞。在那个年代,孙少平是困苦的。他具备着一定的学识和才华,而且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教师生涯,再也不愿意回到双水村的黄土地去重复父辈的生活,不愿意再做农民。当然,这不是因为他看不起农村和农民,更不是为了逃避繁重的劳动,只是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所以,孙少平毅然背离了本就属于自己的双水村,走向与自己的人生没有契合点的城市,去找寻生存的希望、追求和价值。然而,那个年代,井然分野的城乡社会秩序像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横亘在每一个城市外来者的眼前。孙少平美好的城市梦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这个时候,孙少平又成了边缘化生存的人。他不愿融入农村,却也无法完整地进入城市。孙少平对双水村来说本来是一个智囊库,是一个可以引领农村发展的核心人物,但对于城市,他注定只能是一名在别人看来是没有自尊的廉价劳动力。即使后来他进入了煤矿,成了煤矿工人,他也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作交换的筹码。他每天只能在没有阳光的矿底生存,更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哪一天突然走到尽头。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不容否定自己的选择,不容否定自我的奋斗历程,更不容放弃自己的“城市生存权”。他要尽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城市情节”。孙少平这一形象其实与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