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680字。
高一(1)班教育案例
欲擒故纵
曹雨阳
教育对象:周加豪
主要特征:
头脑聪明,学习基础好,成绩较为优秀。家庭环境优越。能满足其各方面的要求。性格表面较为内向。骨子里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不把老师的话当一回事。
具体表现:
开学初表现较好,没看出什么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围同学越来越熟悉,暴露出的问题逐渐增多。由于其家庭环境优越,家长舍不得其吃苦,让他在外租房子住,结果使其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多。学校要求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该生置若罔闻,把手机带入教室,并且两次被收缴。学习上,三次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退步。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等。
教育策略:
传统说教。该生最先表现出来的违纪行为为迟到。对此,班主任多次与其谈话进行教育。结合其成绩退步的情况,指出其错误之所在,对其今后的学习敲响警钟,但收效甚微。表面一声不吭,任你说破嘴皮,无动于衷。
威吓。第一次手机被收缴时,威胁不予退还,同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放映其在学校的表现,要求家长给以配合,共同教育。结果家长到校取回手机,转手又交回学生本人,可见与家长共同教育是失败了,这直接导致其第二次带手机进教室并且被收缴。
欲擒故纵。第二次手机被收缴后,该生到宿舍来找我,当时我很气愤,门都没开,不让他进来。当时他很绝望,以为手机要不回来了。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手机,价值几千元。所以磨蹭在外不肯走。后来我跟他说,不要再找我了,因为我已经对他失去了信任,任何承若和保证已经失去了意义。看他那样子,我把手机还给了他,叫他马上离开。这一次,我没有再进行任何说教,只是对他流落出失望和不信任的表情。
没想到这次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几天后,家长打电话说他把手机放家里了。后来,该生迟到的现象也几乎消失了,其他方面也有了较好的表现。
我想,对这种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有时真的不能用常规的教育方式去对付他们。
2008.1.16.
自卑的弹性
----K一3教育案例
张涛
今年所带班级中有一位周姓学生(下文简称“周”),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因家庭变故而导致极端自卑以致行为散漫怪异的例子。
周为家中长子,有位弟弟就读初二。周的父亲因有外遇,导致父母离异,周的母亲因此服农药自杀,被救后声带受损,致使表达困难。父母离异后,周随母亲、外公、外婆生活,母亲经营一爿小店,收入低微,生活拮据,常依赖周的外公周济。经过多途径了解调查,对周的家庭情况大致掌握如此。
周入学以来便较引人注意:①新生军训期间不能遵守军训纪律,不能达到教官的训练要求而与教官产生矛盾,引发局部肢体冲突,经过批评教育后方归队完成军训。②开学的前三周,便屡犯校规:多次迟到,佩带金银首饰,携带MP3、手机入校,上课吃零食,在课堂内喧闹或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