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700字。2008届湖北省荆门市一中第三次语文月考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稗官 卑鄙 碑拓 纵横捭阖 B 饿殍 浮雕 蚍蜉 桴鼓相应
C 妲己 横亘 担忧 断壁残垣 D国粹 猝然 粉碎 群英荟萃
答案:C(C项读音分别为dá/gèn/dān/yuán..A项读音分别为bài/bēi/bēi/bǎi;B项读音分别为piǎo/fú/fú/fú;D项的读音分别为cuì/cù/suì/c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简练 部署 揆情度理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B 接恰 沮丧 披星戴月 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C 狡黠 搭档 察颜观色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D 宣泄 商榷 精兵减政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答案:A(B项 接洽;C项 察言观色;D项 精兵简政)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印度访问时,谈及中国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态度时指出,日本想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是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赢得邻国的——。
②中西方文化的会合与交流,不断地给我们制造着新的发展契机,但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西方文化的糟粕。
③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产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突破难点,形成自我积累的——,有力的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④要创造一个独特的你的形象,就应该——追随流行色,——试图“引领”流行色,这样的生存态度是独一无二的承认自我、张扬自我的生存态度。
A 信赖 摒弃 机制 既不/也不 B 信任 摒弃 体制 不仅/而且
C 信赖 抛弃 机制 既不/也不 D信任 抛弃 体制 不仅/而且
答案:A(“信赖”含有信任并依赖之意,词义较重。“抛弃”和“摒弃”都有“扔掉”的意思,但“摒弃”还有拒不接纳的意思,且多用于书面语。“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此处“上海交大校办企业”用“机制”恰当;“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机构。“既不/也不”表并列关系,符合句意;“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赞美》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抒发了意象的表现力和诗的感染力。
B.岛内媒体评论指出,台湾的“倒扁”行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决战。
C.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一路行军,这给他们三人提供了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机会。期间他们在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的认识上取得了共识。
D.祖海的一首《和谐中国》被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破题之作,唱出了文艺界的和谐第一声,堪称继《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之后,新时代主旋律歌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
答案:D(A项“抒发……感染力”搭配不当;B项缺宾语,应在“决战”后面加上“阶段”;C项“认识上”与“共识”重复累赘,应改为“他们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有了共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欧盟的不断“扩编”,各成员国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难度随之增大,除了貌合神离的英国,接替施罗德的默克尔,使德美关系升温,让希拉克感到“孤掌难鸣”。
B一年之后,2003年初,已届花甲的龙永图卸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一个非政府组织,兼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C.尽管北京奥组会的一纸声明使得人们对2008奥运赛事网络直播的期待似乎落空,却并没有阻止由MYSEE直播网,PPSsteam、CoolStreaming等公司带动的网络视频直播如火如荼地进行。
D.一些商家利用大家对古典名著的认知度,随意编一些供人调侃和娱乐的畅销书,一些年轻人就是从这种不负责的作品中认识了贾宝玉、孙悟空、武松等文学人物,他们所看到的这些人物,与名著中的人物风马牛不相及。
答案:B(“心甘情愿”与语境不符,应为“出人意料”。)
附加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昔人的两句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
B.这也是 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想到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的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周文王。
C.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段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
D.唯美、情趣、怀旧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典”书系的特色,其中有冰心的《春水》、凌叔华的《酒后》、苏雪林的《绿天》、石评梅的《烟霞余影》……等作品。
答案;D(“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典”是书名,应用书名号,后面省略号与“等”重复,应保留其中一种。)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台湾文化本质上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台湾文化的第一块基石是由原住民奠定的。考古证据表明,在史前时期,台湾曾出现过长滨、圆山、卑南、阿美等原始部族,他们创造了长滨文化、圆山文化、卑南文化、阿美文化等。然而这些史前时期由南洋群岛、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陆等地迁入的远古移民所形成的原始部落散居在台湾各地,彼此间很少联系,所以他们的文化也未得以充分发育,未能形成统一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和宗教信仰,缺乏能够凝聚各部族的核心文化要素。因此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台湾有文化,但却没有能够涵盖所有部族、占主导优势的台湾文化。
16世纪时,来自闽南、岭东的汉族移民大量涌入台湾。虽然当时大陆移民的人数尚未超过原住民,但其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