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90字。
《泪珠与珍珠》教案
广西大化高中潘世流
教学目标:
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
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
4.重积累、重运用,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课型:自读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明背景
有人说:“眼泪是人类最真实的感情。”当一个人极度忧伤、悲哀时,它会出现;当一个人哭天喊地,处于极度困窘的景况时,它会出现;当一个人与阔别多年的亲人或友人相会时,而用“笑”却已无法表达这种兴奋之情,它也会出现。泪珠——小小的一颗泪珠,竟同时代表了人类的大喜与大悲。珍珠是大海中不可思议的奇迹,如同夜空的明月落入凡尘,明洁圆润,也是海里最优雅的精灵,印着深海色彩,似乎有波涛暗涌,但却怎么也看不透那矜持稳重的外表。珍珠也是母贝最伤痛的泪水,那一丝流转的神秘光泽从不让人轻易窥视了心事。珍珠更是最艰辛岁月的结晶,历经磨难所以稀有,并且以高雅纯洁昭示。这两种美好珍贵的事物在一起又会演绎一段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来倾听琦君是如何讲诉它们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泪珠与珍珠》。琦君,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文学,6岁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于之江大学,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任教于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主讲古典文学。与台湾同代女作家林海音为台湾当代女作家双璧。琦君尽管算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她却拥有一颗深邃的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作品有《心琴》、《橘子红了》、《泪珠与珍珠》。
二、品课文明结构
1、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1)珍珠是怎样形成的?(2)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这些泪都为谁而流?
明确:(1)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她排除体内的沙子,液体聚集,长年累月就形成了一粒圆润的珍珠。
回答第二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个学期学过哪些带有泪的诗句?
学生回忆列举诗句,做到温故而知新。
明确:乘彼诡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连。(《诗经卫风氓》)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这些形式各样的泪珠,可分为:相思泪、分离泪、同情泪。那么课文中作者写了几种眼泪?
请同学快速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举了哪些书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