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80字。
古典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一讲:分析意境型试题的问答研究
(一)常见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描摹完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感情的错误。
(二)实战演练
【例1】阅读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
⑴诗中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⑴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紧闭,寂静、冷清的山村日暮图景。
⑵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园、思乡念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例二: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书事(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