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70字。
关注朗读教学
黄埠中学 余运莲
常常认为朗读是小学要强调和注重的问题,其实不然,中学同样要注重朗读教学。朗读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朗读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理解课文的好方法。读之后才会有体会,有想法,有话要说。
当今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很不重视朗读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时间给学生朗读,只是一味地应付考试,把一篇篇完整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一堂课下来学生到底听进去了没有,理解文章的深意没有,一切皆是未知的。只有学生心里最清楚,我由此想到我自己中学时的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分析文章的内容,我至今回想起来一切都是空的,有的甚至连文章的大致内容都记不起了,只有那些老师曾要求我们精心背诵过的篇目还历历在目,比如说文章的主题思想、表达方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等还牢牢的记得。我如今也是一位语文教师,我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常言道,写作需要灵感,不错,是需要一定的灵感,但灵感从何而来,发于何处,我想这大概就是源于朗读吧!只有你拥有了很多精美的文章在心中,语感自然也就潜藏在其中,写作的灵感就会情不自禁地爆发出来,才会写出文章来,不会是东拼西凑,一篇文章尽是些优美的词句,认真读罢,一点思路和味道也没有,这样的文章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此,我在近几年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作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上课前读
每上一篇新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读3-5遍,并写下读后感受或心得体会,放在课堂上交流,这一点只有中等以上的学生做得到,中等偏下的学生较不能做到,那该怎么办呢?我对他们只要求是:把文章读熟练就行了,不必对他们要求过高。因材施教也应该因人施教吧!这样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他们会乐于去读,上课也适当地请他们来朗读,读得不够好就应适时地鼓励一下,若第二次较第一次有进步也要指出来,可以树立他们朗读的自信心。
二、课堂上读
课堂上读,其实是很关键的,教师要认真地范读课文,给学生作好示范作用,以便于学生模仿学习,让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章中去,像我教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古诗时,在课堂上我就声情并茂地背诵出来,引领学生进入这种心境,再试着请几位学生起来朗读,对他们的朗读一一给予指导,如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是诗的中心所在,应该把它的重音字一一读出来,停顿也应注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读之后,学生也就很快地明白文天祥此时的心情和心境了,再试着让学生模仿朗读,并融入到这情景中来。这样做就达到了朗读的效果,讲授起来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