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好语文,朗读教学岂可忽视

作者:洪青娥  时间:2007/12/6 11:07: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65
  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法,它有着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语文教改的今天,多数语文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已经过时了,可以不再用了。最近我们学校课堂教学交流中,我听了不少老师的课,上的大都是高一、高二的散文。发现不少老师也不太注重课文的朗读,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对课文进行系统地分析,最多个别老师会让班上朗读水平还好的学生读读一两段,老师却没有认真地范读过一遍课文。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按课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不知道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
  因此,我认为: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不注重朗读教学的课,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课。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把朗读放在重要位置上,做到朗读课文和讲析课文并重。我觉得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我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朗读教学。我自认为自己的普通还好,故在讲析课文之前,总要认真地向学生有感情地范读几遍课文,然后让学生仿照朗读课文,这已成为习惯,颇受学生欢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变成了优美动听的欢歌、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盎然。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对于一篇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要理解它的思想内容,首先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产生立体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注重朗读教学。特别是高中的诗歌、散文教学。要求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反复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于一篇文章,有感情地朗读,遍数多了,文章 的意思在朗读中就清楚明白了。这里所说的朗读,不是指懒于动脑筋的、小和尚念经似地朗读,而是指勤于眼、口、脑共同作用于文章的有感情地朗读。
  再次,语文教学主要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和“写”上下功夫。学生朗读的文章多了语言就丰富了,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提高了。“说”的能力提高了,就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有感情地朗读是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根本前提。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作家、诗人,都在“读”上下过苦功,读至于“舌疮”。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记载欧阳修谈写作经验的话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这都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起到突出作品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国著名的中学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读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范读全文感情真挚,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节奏快慢有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的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如我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朱自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所知有限,我便事先到图书室找出有关朱自清的文章,以及大量的有关朱自清的事迹材料给学生讲述,然后参照于漪老师的读法,先配好音乐把《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有感情地范读一遍,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接着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教师再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抓住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把作者内心淡淡的忧愁及暂时超脱表现出来。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如痴如醉地很自然进入课文的情景中。再如,我教舒婷的《致橡树》时,首先教师范读,接着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齐声朗读到“象刀象剑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时,豪迈、激昂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作品中那纯真、炙热、高尚、伟大的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观撞击着每一个同学。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大家的心弦,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全诗的精神得到充分地显现。
  综上所述,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以情动人。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感知作品的思想内容,还能够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打开通道。
  总之,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进行朗读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2.朗读前向学生提出朗读要求。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4.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朗读材料。
  5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
  6.多举办班级或年级朗诵会,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7.运用多媒体教学、多看有关诗歌朗诵会的电视,模仿训练。
  8.学好普通话,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朗读能手,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这把语文教学中的钥匙,开启知识大门,获取知识珍宝,使学生在朗读中乐而忘返,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已被冷落的传统教学法,在语文教改的今天,尤其在新课标指导下,大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现在,仍具有无限魅力,应大力提倡有感情朗读教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