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90字。
高考复习社科文阅读应考技巧
【应考技巧】
一、近几年来社科类文章的命题关注点
1.复述文意。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概括地转述文章的内容,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转述得准确与否,也正是检验考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
2.概括要点。概括文章要点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更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这也是经常性的考点。
3.把握观点。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为主的社科文阅读测试,理所当然地要考查对文章所体现的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不过,这种测试并不一定像平时阅读教学那样分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而往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对某一具体观点的把握。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命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
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内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3.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4.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因果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 ”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
6.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7.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谓词变主词,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8.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在错误的备选项中以部分代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改变了原文的概念的外延。
三、社科文阅读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时,要明白文章的价值取向。
2.梳理出文章的内容结构。因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属于文章阅读,阅读的思维类型与自然科学类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注意理清文章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主次轻重,以及上下从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